坚持听取民意、回应群众关切,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实施开展一批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又解决老百姓突出问题的重大民生项目。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造福人民群众。
● 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年初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强调“要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政治意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安全治理,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与不懈追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前提、本质要求和实践旨归。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嘱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多措并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造福人民群众。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深入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把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大事,在政策落实、服务保障、困难兜底方面再发力、再使劲,实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持续加大力度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全力稳定就业大局。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局性谋划,以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引,以健全就业产业协同联动体系为导向,切实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使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要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大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不断提升政策综合效应,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要加强前瞻性思考,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点,实施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吸纳就业专项行动,挖掘新业态、新模式等带动就业潜力。要依托信息化赋能,持续完善全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优化就业宣传、岗位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要强化岗位开发,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要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落实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针对性帮扶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困难群体就业,有针对性组织技能培训,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心头大事。要深刻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回答好教育公平这个人民广泛关切的问题,强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和新疆现代化建设,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答卷。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和引才力度,统筹用好教育援疆等各类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抓住用好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变革机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数字化,努力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优秀教师、优质教育资源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广大乡村流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强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办好农村幼儿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完善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关爱体系。健全“特色学科+特色高中”办学模式,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促进形成区域内学校特色化错位发展格局。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细化学校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提高重点地区学生营养餐标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护航学生茁壮成长。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树牢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统筹处理好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关系,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政治站位,严格对标对表,加快落实全国统筹“一盘棋”部署,重点抓好统一规范缴费和待遇政策,优化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前后政策平稳衔接。积极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现实重大课题,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聚焦应保尽保,严格执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政策衔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精准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开展健康新疆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健康新疆建设,不断提高新疆人民的健康水平。坚持从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集约式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体系等措施深入开展健康新疆建设。积极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持续加大健康科普宣传,持续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活动,推动群众从“有病求医”走向“健有所管”。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利用。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康复。强化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确保全疆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守护天山南北蓝天碧水净土。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扩容下沉和能力提升,让群众“好就医、就好医”。进一步全面深化疾控领域改革,提升疾控体系核心能力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维吾尔医药、哈萨克医药、蒙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妇幼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创新基层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体制机制,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养老、托育产业发展,全力呵护重点人群健康。
(执笔人:祝建江,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