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吕浩然
■新疆是世界能源和金属矿产富集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要切实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考察新疆时强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新疆是世界能源和金属矿产富集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这一资源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充足,更在于矿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配套程度。近年来,新疆切实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横跨中亚、特提斯两大世界级构造域,独特的造山运动导致新疆地质环境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部分矿种的资源储量大、质量优,构成了新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此,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围绕加快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矿业及加工等建设“十大产业集群”,明确以煤炭为基础、油气为关键、新能源为方向,全面推进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新疆致力于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与优化,也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是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利用的关键一招。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内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科学划定协议出让范围,确保新疆矿业高质量发展“有章可循”。自治区召开矿业权出让项目推介会,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旨在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前,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广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和技术赋能,进一步提升矿业产业链附加值,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完善矿产资源市场配置,促进新疆矿产资源产业链有效延伸。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伸新疆矿产资源发展产业链,是新疆矿产资源产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要推动矿业产业链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更好促进新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与产业链下游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福祉。优化资源配置是矿产资源产业链延伸的前提,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配置方式。通过优化市场管理、完善资源配置、引入新技术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延伸发展。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利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延伸开采与加工产业链,通过研发先进的加工技术,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开发效益,推动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环节攀升。
立足禀赋,做活“棋眼”,提高能源资源对南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新疆召开南疆工作会议、南疆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民营企业助推南疆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南疆绿色矿业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是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在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今年自治区财政将出资6.5亿元支持144个地质勘查项目,其中南疆项目数87个,超过总项目数的60%;经费达4.08亿元,占比超过总经费的60%。这些项目为南疆形成和巩固大型资源基地提供保障,支撑“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南疆地区已形成多个大型资源基地,为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坐拥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未来南疆要继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强新疆矿产资源领域专业人才队伍,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矿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要重视引才育才工作,利用好援疆省市的企业和人才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新疆矿产资源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积极引领和激励专业人才投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延链补链强链,特别是要聚焦绿色地勘、绿色能源、矿山数字化和智能化开采等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矿业资源开发与生产的科技含量。
加强产校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结合的“双向奔赴”,赋能新质生产力。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解决新疆矿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如低品位矿高效利用、尾矿资源化、清洁冶炼等。在产学研合作的框架下,引导矿业企业积极与当地院校建立稳定对接合作关系,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强化目标导向,促进新技术落地见效;依托矿产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和生产设备,将科研与实验平台建在车间、教室搬进企业,推动学用结合、促进成果转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