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引擎。准确把握促进首发经济的着力点,发挥好首发经济的带动作用,对实现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 李艳/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首发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引擎。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然资源富集、国家战略叠加、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促进首发经济的良好土壤。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促进首发经济的着力点,发挥好首发经济的带动作用,对实现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优化营商环境,筑牢首发经济政策根基
更好的营商环境是首发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石,新疆必须锚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动相关政策顺势而为,构建系统完备的首发经济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营商环境政策。针对首发经济特点,量身定制专项财政补贴政策,为首发项目的研发、推广和培育提供有力资金支持与保障,降低企业首发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全面评估,动态监测问题并及时优化整改,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强政企沟通协作,充分发挥政府对首发经济的规划、引导和调节功能,建立健全企业反映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强化政策支持与精准服务,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经营主体满意度为导向,加快新疆数字政府建设步伐,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首发经济发展营造更具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大幅提高侵权成本。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侵犯首发产品知识产权的行为,除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应采取限制市场准入等严厉措施,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创新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刺激消费,释放首发经济市场活力
消费是拉动首发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新疆要充分挖掘本地消费潜力,积极拓展多元消费场景,以消费升级带动首发经济蓬勃发展。
推动首发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撬动消费潜力。新疆多元文化交融、旅游资源丰富,要加强地域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因地制宜推动首发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城市间形成差异化布局,实现错位发展。要加强品牌建设,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开发新疆特色的首发文旅产品,创新产品价值内核,延长消费周期。如,举办民俗文化节、冰雪文化节等,首发相关文创产品,以独特文化魅力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消费,让“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振消费需求。在乌鲁木齐、伊犁、喀什等城市核心商圈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首发夜市、夜间音乐节等活动,鼓励商家推出夜间特色的首发商品和服务,形成商圈、产品、消费者的紧密贯通。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完善夜经济配套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夜间消费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消费规模。支持本地电商平台开展首发商品促销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等方式,激发消费者购买首发产品的积极性。用好网络直播平台,充分借助网络达人开展新疆特色产品首发直播,提升首发产品市场影响力,实现线上消费对首发经济的强力助推。
吸引多元投资,夯实首发经济发展动力
吸引多元投资是推动首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新疆要积极强化政策支持与招商举措,抓细抓实全疆投资工作,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为首发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加大对首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传统基础设施,为首发产品的运输、流通和信息传播提供坚实保障。重点加大对民航、铁路、公路建设的投入,提升新疆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及周边国家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有效缩减物流成本,让首发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市场。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首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首发经济的数智化转型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出台有力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新疆。对来疆投资首发经济的企业给予适当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积极性。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疆特色产业的首发项目,吸引一批知名企业首发项目在新疆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如,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积极搭建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利用新疆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组织高规格的招商推介会,向世界展示新疆发展首发经济的潜力,吸引更多企业关注新疆、投资新疆,在新疆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如,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资源开发与深加工项目,推动首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等。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首发经济核心竞争力
新疆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需求端牵引和供给端升级综合发力,实现首发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使有效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优势。新疆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品质优良,具备独特优势,要大力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全方位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推广先进种植和加工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推动特色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如,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番茄种植和加工基地,产量占据全国90%以上,需在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上持续用力。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以新疆纺织业为例,积极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做细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为首发经济提供多元化产业选择。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低空经济、绿色算力、氢能产业、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持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新疆首发经济的新引擎。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汇聚首发经济智力源泉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是首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新疆要全力完善人才发展体系,为首发经济汇聚强大智力支持,尤其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发挥好新疆人才发展集团的平台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战略人才招引力度,统筹抓好整建制人才引进。将“候鸟型”人才作为自主培养、刚性引进人才的有效补充,通过政策宣传、供需对接和精准服务,吸引更多“候鸟型”人才来疆创新创业。提升人才待遇政策精准性,针对不同层级、类型人才需求,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人才待遇政策包,让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充分发挥创新才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为契机,培育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相关新兴学科,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创新专业设置,开设跨学科、创新性的专业课程,培养适应首发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如,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实践课程,为企业定向培养既掌握专业技术又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创新指标纳入人才评价体系。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对在首发经济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推动首发项目突破关键技术或开拓全新市场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发人才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创新贡献和创新能力,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脱颖而出,在首发经济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为首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