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阿布利米提·艾克木
■要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充分肯定广大教育界人士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迈出新步伐,并强调“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们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系统部署。
《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我们要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认真落实《纲要》任务安排,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五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素质。“五育”并举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重发展,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看,“五育”中的每一育都是彼此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依赖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五育”并举,就要把“五育”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日常管理和文化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育人模式,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相比传统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来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回应时代要求,更加重视从整体与全面的角度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与道德教育、创造性思维、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重点解决学生不完全发展和模式化发展的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其理念是一种联系的观点。“五育”并举注重以人为本,主张“五育”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形成以德育为方向保证和动力、智育为知识和智力基础、体育为物质基础、美育和劳动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体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当前,教育界对“五育”并举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纲要》针对性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既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包括塑造品格、养成精神。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其最本质的功能。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学校体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独特作用,有助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因此,我们应在加强体育教育上下大力气,并基于育人功能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承担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使命,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地各类学校积极建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活动,在机制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活力的综合性功能有待提升;学校、家长等主体对美育的认识片面;将美育局限在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忽视其他学科的美育作用;重技能、轻素养,将美育窄化为竞赛、考级,以名次、等级衡量美育成效等现象。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所有学生享有接受高质量美育的机会,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向美向善、国家教育兴盛至关重要。为此,全社会要形成合力,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切实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创新。
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乱象,侵蚀学生的心灵,扭曲其价值观念,助长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我们应当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让他们明白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破解,从而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劳动教育的目标具有多维性,包括培养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等方面。劳动教育还具有融通性,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础,对于其他四育有着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育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