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加强家校社联动
2025-04-01 09:59:24 石榴云/新疆日报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刘俊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实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模式,有利于引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青少年教育成长的生态系统。加强家校社联动,实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模式,有利于引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家校社联动,引领青少年在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承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共同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认同的具体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家校社联动中,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彰显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其中,发挥好大学生志愿者在家校社联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有效地将学校师生、村民家庭和村委会聚合起来。比如,在南疆基层农村,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村里传授中华武术,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武术、在家里练习武术、在村里表演武术,青少年在领会中华武术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激发出浓厚的爱国情怀。还有大学生志愿者讲授棋类的规则和棋艺以及棋文化的悠久历史,开展多种形式的棋类比赛,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体会到棋类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青少年在活动中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进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家校社联动,引领青少年推广普及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一是在朗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学唱爱国主义歌曲和讲故事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生在学校学习朗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老师讲解其意义和为人求学的道理。村委会组织学生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开展朗诵经典、讲小故事、合唱歌曲的表演和比赛,老师指导,家长、村民观看,驻村工作队发放奖品,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家长和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二是小手拉大手,亲其“师”信其言。小孩子可以当家长的“小老师”,帮助家长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最简单的发音到告诉家长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从讲小故事到日常交流,如今南疆越来越多的村民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做生意,外出务工致富了。三是领略书法的魅力,村委会组织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写对联,孩子们切磋、比赛、学习书法的历史和故事。把写好的“福”字、“家和万事兴”等贴在家里的墙上,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印在心里。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为“家风”汇聚精神能量,为“社风”铸牢价值基础。

  加强家校社联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抓起。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是在参观学习活动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如到北京参加升旗、到红色革命圣地瞻仰、到改革开放前沿参观等。二是在与周边国家青少年的交流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在组织周边国家的青少年来新疆参加艺术节等活动中,邀请南疆的青少年一起参加,让他们为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三是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大学校园等活动中,使青少年深深懂得: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总之,要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引导青少年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加强家校社联动,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学习促进心灵相通。加强家校社联动,推动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一是通过支教帮扶、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活动,将学校、家庭、村委会三者紧紧连在一起,在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基层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和文化体验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触动青少年心灵、深入人心。二是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强化教师交往交流交融的育人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跟岗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好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健全家校社三者联系机制,用好思政课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三是通过“云连线”,同上一堂红色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课、AI智能演示课,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交流中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赵玉伟]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