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尚平 博士研究生 钟毅
■办好南疆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活南疆“棋眼”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去年底召开的新疆教育大会要求大力办好南疆教育,其中包括“高质量办好高等教育”。办好南疆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活南疆“棋眼”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南疆高等教育布局发展,去年随着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挂牌招生,南疆五地州本科高校实现全覆盖。
办好南疆高等教育,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国之大者”,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南疆高校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为实现南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塑造内在精神特质,推动南疆高等教育体系改革,使南疆高校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培育南疆现代文明进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时代之需、人民之需、国家之需,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突出就业导向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适量增加南疆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南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当前和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坚持以系统思维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好南疆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发挥好教育援疆机制优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有放眼“两个大局”的大视野,持续发挥南疆高校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平台优势,开放办学,深入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活动和对话沟通,讲好中国新疆故事,传播好中国新疆声音,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南疆高校要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强有力的政治担当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南疆高校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内化、转化,从思想上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在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要谋划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结合南疆现代化人才培养及学生成才需求,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让学生既要“身入”“脑入”,更要“心入”“情入”。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指南针”。高质量办好南疆高等教育,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培育为南疆长远发展服务的人才。
南疆高校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服务。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广泛传播现代理念,培育现代文明,辐射、带动、引领南疆社会加快向现代化迈进。要聚焦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瞄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围绕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精准发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要聚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补齐南疆高等教育发展短板,缩小南北疆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以教育之力厚植各族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富民兴疆之基。要聚焦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拓展人才培养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推动新疆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好基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