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不断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2025-04-10 09:19:23 石榴云/新疆日报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敏建 副教授 张晋铭

  ■如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色,在历史性“赶考”中夯实执政根基,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核心命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其中一条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彰显了我们党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与遵循政党建设规律的历史自觉。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中国式现代化纵深推进相互激荡,如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色,在历史性“赶考”中夯实执政根基,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核心命题。

  以思想建党强基固本,夯实党长期执政的信仰根基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将思想建设作为立党兴党的生命工程,在百年征程中构建起以科学理论筑牢信仰、以共同理想凝聚共识的独特优势。

  回顾历史,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制胜法宝。从古田会议首次确立“思想建党”原则,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注入革命队伍血脉,到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这些实践印证了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科学论断。

  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思想根基动摇必然导致执政大厦倾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充分证明,唯有铸牢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才能使9900多万党员在面对“四大考验”时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在风险挑战面前展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品格。

  以组织强党锻造铁军,稳固党长期执政的力量根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组织建设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而永葆生机,其深层密码正在于将“组织起来”的政治哲学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效能。

  从革命战争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创新,到今天党组织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治理实践,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种高度协同、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有效破解了超大规模政党治理中“层级衰减”与“执行梗阻”的难题。随着时代发展,从“枫桥经验”到“接诉即办”,基层党组织始终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这种扎根群众的组织优势,正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重要密码。

  以制度治党立柱架梁,筑牢党长期执政的治理根基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治理特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治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党方式。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创造性地将民主集中制与自我革命相结合,构建起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贯通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新制定修订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法规70%以上,形成涵盖4000余部党内法规的“四梁八柱”体系。在实现制度要素全域覆盖的基础上,我们党通过“1+N”法规配套机制、“制定—执行—监督”闭环管理等创新实践,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持续转化。这种制度体系的耦合升级,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

  与世界其他政党制度相比较,中国共产党通过“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相衔接的中长期治理框架,构建起具有时间跨度的战略决策机制;依托“自下而上”的基层联系点制度和“自上而下”的巡视巡察制度,形成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的动态反馈系统。这种治理模式既克服了西方多党制下利益集团绑架决策的体制缺陷,也突破了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曾存在的官僚主义桎梏,创造出超越西方“票决民主”与“街头政治”的治理新范式。

  以作风兴党赢得民心,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中超越了理论抽象,具象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这种将政治合法性深植于群众认同的执政逻辑,使作风建设成为党破解“塔西佗陷阱”、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路径。

  从延安时期提出“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的群众观,到新时代作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巩固党群关系的核心纽带。持续深化的作风建设实践,既印证了执政根基寓于民心向背的政治定律,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双向治理机制,深刻揭示了作风问题与腐败现象的共生关系。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绝大多数干部存在“四风”问题,印证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演变规律。

  以反腐净党激浊扬清,淬炼党长期执政的廉洁根基

  腐败作为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党的长期执政根基稳固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始终将反腐败斗争置于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决刘青山、张子善,到新时代“打虎”“拍蝇”“猎狐”,百年党史清晰昭示着,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荡涤政治污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反腐败斗争已进入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知深化标本兼治。可以说,淬炼廉洁执政根基绝非短期治标工程,而是需要持续深化“不能腐”的制度建设,培育“不想腐”的文化自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