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 冯玉雷
■昆仑神话及地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与玉矿资源、玉文化密切相关,其实质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昆仑神话底蕴深厚、历史久远,在华夏文明发生、发展中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昆仑神话及地望雏形随着齐家文化在陇山地区发生,继而在向西发展中与位于陇中高原、盛产美玉的马衔山结合,在齐家文化中期,又沿着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进,在距今4000年前后到达敦煌地区。
昆仑神话及地望最突出特征是玉文化发达。昆仑神话及地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与玉矿资源、玉文化密切相关,其实质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史上,陇山东西发生两次西玉东输和玉文化浪潮,分别是“玄玉时代”和“齐家文化玉礼器的辉煌发展时代”。
东汉学者袁康等在《越绝书》中把中国远古及上古时代划分为石、玉、铜、铁四个发展时期: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大禹之时“以铜为兵”,东周时代“以铁为兵”。丹麦学者汤姆森于1819年提出史前时代经历过石器、铜器、铁器三个时期,缺少“玉兵”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东西方世界核心价值代表符号的不同。牟永抗、吴汝祚等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时提出中国“玉器时代”之说。
郭大顺认为玉文化交流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高大伦等认为尧、舜、禹建立国家之际,玉文化、玉文明是一种强大认同和凝聚力,这种共同信仰促成了共同文明的形成。
叶舒宪将距今5500年至4000年之间称作“玄玉时代”。《山海经》记述天下最好玉料叫玄玉。叶舒宪考证认为最早登场的玉礼器应以深色蛇纹石玉为主,“玄玉时代”蛇纹石玉资源从甘肃武山沿着渭河向东传播。古文献中有关夏禹玄圭、周武王玄钺、周穆王玄璧及《礼记》有关夏人尚黑礼俗的记述等,都得到了实物证明。
齐家文化特殊的历史时段和空间位置分布,决定了它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开启阶段东西文化交流及玉器向社会礼制转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驱动作用,对夏、商、周三代玉礼器产生过深远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玉料来源地在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甲骨文及《山海经》《尚书·禹贡》《周书》《穆天子传》《尔雅》《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资料中都记录了有关玉产地和玉文化的零星情况。考古学家、文化学者在甘肃祁连山、马衔山、积石山、武山等地都发现玉矿或玉作坊遗址。
学者一般多认为齐家文化玉器的兴盛是受东方影响结果,但邓淑苹认为齐家文化有独立的发展体系,提出“华西玉器说”,将华西地区大致分为黄河上游的“甘青宁高原”、中游的“晋陕高原”及长江上游的“川西平原”。龙山文化时期,以陶寺、石峁文化区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为了获取齐家文化区的玉料资源,于距今4000年前后开辟出“西玉东输”路线。
近年来,河西走廊考古发掘也为“玉石之路”增添了更多的科学内涵。丘志力研究确认敦煌旱峡古玉矿是潜在的、可能是与中国黄河流域早期玉文化关系非常密切的重要古代玉料产地,何驽、叶舒宪、徐琳等学者研究陕北石峁遗址部分玉器与河西走廊地区玉矿资源有关系,证实距今4000年前后大量河西走廊玉料及玉石器初级加工产品被贸易传播至陕北乃至晋南地区。
《战国策》《史记》中记载的“昆山玉路”很可能在陶寺文化晚期、齐家文化早期就开辟出来,这个庞大的路网连接着陇中高原的马衔山及河西走廊西部的马鬃山、三危山及邻近的新疆和内蒙古相关地区,夏、商、周三代沿用,汉武帝时期又开辟出丝绸之路。
苏秉琦从区系观点出发,将中国六大区系概括为面向大陆和面向海洋的两大块,分别与欧亚大陆和环太平洋的两大块相衔接,这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格局。西北地区正处于中国文化大陆西部与欧亚大陆东部联结地带,彩陶之路、青铜之路及玉石之路在这里相继开辟、重合,尤其是齐家文化时期开辟的玉石之路不但使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壮大起来,还承担了文化输入和输出的双重使命。玉石之路黄河水道与渭河、洮河等支流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向西开放的“文明之轴”;同时它们与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连接,成为人文与地理要道。
因此,古人甚至认为黄河源头在昆仑山,流到罗布泊后进入地下,通过一条暗藏地下的河流潜流千里在积石山复出,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正是基于黄河贯通青藏高原、大西北及东部地区的交流互动功能。由于黄河水道及欧亚大陆的国际通道贯穿西北,从而使得“古代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西北成为沟通中国和欧亚地区的文化高地。
汉武帝命名的昆仑山、黄河源头、积石山,反映古代中原因为对玉的强烈需求促进昆仑山之玉向中原腹地输入的变迁历程。文化互动是多元文明形成的重要原因。中华文明与中亚、北亚至迟在距今4000年前就“交流互鉴”。欧亚草原变成一条交流互动的大动脉,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经过河西走廊向西传播,而阿凡纳谢沃文化等早期青铜文化经过新疆地区和河西走廊向东传播。西域、河西走廊等地成为人类四大文明汇合之处,承担迎来送往、吐故纳新的重要使命。
“大禹出西羌”,正是基于齐家文化时期国际及区域间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大背景。大禹缔造的夏朝介于史前和早期历史之间,是中原文明从多元到一体化进程的开始,除了玉礼器,还以优质玉料资源地为依托,创造出凝聚和象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昆仑神话系统。随着夏朝建立和王权统治的不断加强,昆仑神话和地望也成为集权统治的象征。从夏、商、周三代的玉石之路到汉朝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不管昆仑山地望如何变化,始终坚守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