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必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各方面,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十二个必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三重逻辑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文利 副教授 张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十二个必须”的工作要求。“十二个必须”即: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十二个必须”精辟阐释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十二个必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各方面,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十二个必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三重逻辑。
“十二个必须”的理论逻辑
“十二个必须”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十二个必须”丰富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坚持突出主线和系统全面相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发挥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十二个必须”形成系统全面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内容体系,从战略布局、任务举措、实现方式等各层面,规定了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既重点突出,又系统观照,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
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十二个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重大理论成果。
“十二个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紧密结合,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生动反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
“十二个必须”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华民族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从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应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把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深刻理解这一内涵。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理念传承及其制度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逻辑。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
“十二个必须”体现了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相统一、微观和宏观的相统一。前三个“必须”从宏观层面指出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定位与目标、任务与主题、主线与主责,重点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怎么看”的问题。第四到第十一个“必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怎么干和干什么”的问题。第十二个“必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谁来领导”这一根本问题,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总体来看,“十二个必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成就、新经验,回应了当前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与时俱进。
“十二个必须”在新疆的实践逻辑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十二个必须”为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重点任务、提出了政策举措。“十二个必须”具有特定的层次逻辑,每一个“必须”之间相互有机衔接,从党的领导、凝聚共识和法治保障等方面,层层递进,对做好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方面坚持富民兴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繁荣富裕的新疆;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长期建疆,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建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文化润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建设文明进步的新疆;在社会治理方面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建设安居乐业的新疆;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良好的新疆。
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凝聚共识的层面,民族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方式上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价值追求上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引导新疆各族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明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形成了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而唤起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最深切的文化认同感与历史自豪感,自觉抵制错误的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要通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经济往来、语言学习、文化互鉴上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情感依托和心灵支撑。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在法治保障层面,民族工作的开展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创造性地将民族事务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有机结合起来。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是人心所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是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依托,其实现路径必然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是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和衷共济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疆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统筹谋划、着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明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十二个必须”,最广泛地凝聚共识,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疆篇章汇聚磅礴伟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