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社科力量
2024-08-23 09:29:11 石榴云/新疆日报

  □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伟大的时代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伟大的事业呼唤着社科理论界的积极参与创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重要说明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创新作为。

  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意蕴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历史上有3个“三中全会”备受瞩目、十分重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主题是“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这个时期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题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一届、十八届、二十届三次三中全会,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标注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清晰历史脉络,构成了我们党推动改革开放的“三部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时,提出“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三个面对”深刻分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凸显了形势催人逼人。“六个必然要求”深刻回答了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大举措。总目标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规定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重大举措绘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和“施工图”。《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决定》总结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的“六个坚持”原则。《决定》还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决定》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

  深刻认识党中央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历史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决定》指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各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不断总结中国实践经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并用以指导中国实践;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统筹各方面力量,系统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伟大的时代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伟大的事业呼唤着社科理论界的积极参与创造。

  坚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全区哲学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将充分发挥“联”的作用,团结带领社科界“五路大军”和地州、县市社科联,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理论武装、研究阐释、社科评奖、学术交流、社科普及、决策咨询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把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同时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贡献社科智慧和力量。

  二是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努力提升研究阐释水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发挥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疆社科界学术年会、《新疆社科论坛》杂志的“指挥棒”作用,组织专家学者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围绕新疆“五大战略定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化润疆、涉疆对外斗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阐释,力争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提高咨询服务能力。聚焦自治区党委中心工作,落实有组织的科研,设立自治区咨询研究平台,推动由专家“单打独斗”向“团队集体作战”转变,形成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努力在研究成果上取得原创性突破。健全评奖和课题评价评审机制,将高质量的课题成果、咨询报告选出来、推出去,鼓励更多专家学者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做好咨询服务。用好社科专家大调研,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和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真招实策,切实把论文写在新疆大地上。加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引导更多专家学者在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拿出真知灼见,更好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提升社科普及效能。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落实各级社科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区、地、县三级联动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好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社科普及人才培育项目,持续开展“新疆社科普及周”“社科专家基层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等社科普及活动,举办2024新疆动漫节,做好“理响新疆·云社科”栏目,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青少年“筑基”工程、现代文明风尚培育等具体实践,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动社科资源整合。整合自治区社科联社科评奖、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对口援疆等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增强发展动能。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州、县市社科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疆高校社科联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自治区社科联发挥兼职副主席作用规则》《自治区社科联常委会工作规则》《加强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进一步夯实社科联组织架构,推动形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合力。

  六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强化区、地、县三级社科联和社科类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科力量下沉、延伸社科工作触角。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杂志的管理和机制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遵守学术规范、抵制不良学风。转变工作作风,用社科工作者熟悉的平台和方式开展工作,使社科联工作更接地气,真正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之家。 (执笔:刘文静)

[责任编辑:张琴]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