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思考丨大力弘扬老兵精神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10-28 17:10:26 石榴云/今日新疆

  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好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和喀喇昆仑精神,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和人文学院副教授 王振娜/文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围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等问题,同干部、职工座谈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去年12月,十四师四十七团9位老战士给我写了一封信,讲了他们对新疆和兵团的期待,体现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新中国成立后,十四师的老兵们扎根新疆、落地生根,攻坚克难、艰苦创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好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和喀喇昆仑精神,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扎根新疆 一生奉献永无悔

  1949年12月4日,二军五师十五团刚抵达阿克苏地区,便接到向和田进军的命令。为早日粉碎敌人在和田的暴乱阴谋,1803名将士们主动放弃休整,在代政委黄诚带领下,在三条行军路线中,毅然选择了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条耗时短但最危险的第三条路。沙漠行军、困难重重,面对流沙、风暴、严寒和干渴,战士们没有屈服和害怕。部队连续艰难跋涉18天,行程790多公里,于22日到达和田,粉碎了暴乱分子的阴谋。12月25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发来电报嘉奖十五团:“你们进驻和田,冒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光荣战士致敬!”

  完成任务后,老兵们响应祖国的召唤集体就地转业,一边深耕边疆,一边保卫边疆,时刻不忘初心使命,保持革命军人本色,不计个人得失,把捍卫祖国统一、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兵团事业中,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

  1950年春至1951年11月,十五团用一年半的时间修通和田到西藏阿里的新藏简易公路,为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阿里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老兵们多次平息民族分裂反动势力的反革命叛乱。老兵们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寓武于农、劳武结合,成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和田地区乃至新疆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1953年,部队整编,十五团指战员年龄在3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编入国防军,其余500余名指战员奉命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一师三团三营。当年,农一师看到这里开垦的荒地分散,环境恶劣,不利于管理,计划把三营迁往沙井子,当战士们打包准备撤离时,9月18日,王震将军发来急令:“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老兵们坚决服从命令,留在了和田,把根扎在团场,默默地为维护和田地区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坚守了一辈子。

  热爱新疆 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怀着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老兵们义无反顾地留下来,一留就是一辈子。老兵们在积极发展各项事业的同时,也积极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支援地方经济发展。

  十五团的老兵们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主动为地方上的农民和技术人员传授先进农业技术,为他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团医院常年组织医疗队下乡巡回诊疗,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当地各民族之间亲如兄弟,相互交错居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部队整编后,老兵们本着“为新疆人民办好事”的宗旨和“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义无反顾的将近三年来在于田、洛浦、和田开垦的数万亩土地无偿交给地方政府,并从和田城区迁往墨玉县九区(今阔依其乡羌古村),开始创建新的军垦农场。

  老兵们听党的号召,听党的指挥,对党忠诚,不远万里来到和田,祖国需要老兵们留在这里,和田人民需要老兵们留下来。几十年来,老兵们就像胡杨一样,扎根新疆大地,奉献新疆。他们与和田各族人民融为一体,把自己的生命与才华都留在了这里,投身于伟大的屯垦戍边事业之中。老兵们来自五湖四海,历经战火洗礼,是一个光荣的革命群体,其英雄形象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真实的人物得以再现的,如盛成福、张远发、李炳清等鲜活的个性化形象。他们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和睦互助等优良品质。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深沉最崇高的是爱国主义。70多年来,沙海老兵和他们的后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爱国放在心窝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守护边疆安稳。

  屯垦戍边 艰苦创业推动新疆发展

  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老兵始终把爱国主义作为信念力量和行为准则,以守土有责、国土情深的执着,扎根新疆,把维稳戍边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使命。同时,兵团战士驻扎在什么地方,就把先进的文化带到当地,兵团成为了先进文化的大熔炉。老兵英雄群体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解放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王震将军在1980年4月的全国农垦局长会议上指出:“当时整个部队转业,他们满怀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高度热情,刚评的军衔也不要了……那些同志当时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开荒建场时就继承了过去革命战争时期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70多年来,老兵们一直坚守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神圣岗位上,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革命斗争精神,坚决执行屯垦戍边的伟大历史任务。

  老兵开创的事业,是我国自汉代以来在新疆地区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起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当代兵团屯垦事业以新的内涵。一部沙海老兵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当代兵团人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开拓创新的奋斗史。老兵的爱国主义精神承载着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苦难和辉煌,和千千万万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47团老兵的战斗和生产历程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纪念和回忆,更是精神财富和文化象征,是新疆的重要的红色基因库,是我们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唯有不忘初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

  爱国主义是老兵精神的核心。老兵们对伟大祖国有着最深沉的热爱,他们忠于祖国,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热爱党、热爱人民,忠实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实践中,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沙海老兵群体是鲜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要继承和发扬老兵精神,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激励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团结奋斗,扎根新疆、奉献新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倩]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