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戴武军/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纵深推进美丽新疆建设,健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近年来,自治区持续开展大气环境整治行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连续三年获得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人民群众对环境满意度普遍提升。同时,当前自治区大气污染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大气污染防治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向好,需要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
由“按部就班”向“突破创新”转变
大气污染防治看似是一个单项工作,实质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已进入攻坚阶段,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之需,只有突破创新、系统谋划、科学规划,形成思想、目标、机制“三位一体”的框架,才能“闯”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治理新路子。
思想观念上空前重视。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统一才能坚定意志,形成合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位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尤其是“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两年将“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问题纳入“自治区十大民生实事”并向社会公布,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推动全区上下思想高度重视和空前统一,提振信心、凝心聚力,以思想的高度统一合力开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局面。
战略目标上更加清晰。2023年,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要用3至5年时间彻底解决‘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战略目标和“打一场攻坚战,实现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年度目标,以及“11月保优良、12月不出现重污染天”短期目标,为大气污染治理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目标已明确、任务已部署,重任只争朝夕、唯有实干担当。围绕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自治区“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从7个方面提出24项攻坚举措,大力实施“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同年,“乌—昌—石”区域完成“一升两降”年度目标,成为“十四五”以来空气质量改善最显著的一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优良天数达299天,创历史新高。
工作机制上保障有力。自治区对“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提级”管理,成立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任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兵团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协调小组,下设同防同治办公室和综合调度专班,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统筹指导各项措施落实,提高了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协作力度,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这一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在统筹解决跨兵地、跨区域大气环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单打独斗”向“联防联控”转变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来说,区域联防联控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向“联防联控”转变,在治理格局上做出深刻转变,形成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协同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兵地一体、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党对大气治理的领导更加有力。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自治区和兵团相关部门、地(州、市)和兵团师(市)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管环保。在工作格局上,新疆实现了从生态环境部门的“小环保”到党委、政府主导的“大环保”的实质转变。在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和农业散煤治理方面,住建部门实施冬季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农牧业生产领域散煤替代;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加强清洁取暖改造运行管理。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公安、交通运输、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淘汰老旧柴油货车,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发改部门加快铁路专用线、煤炭运输廊道建设。在城市大气面源污染防治方面,住建部门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精细化管控;住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部门控制城市道路、裸地、堆场扬尘等。各相关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既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也强化了协调联动,真正把工作抓到关键处,推动形成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兵地联防联控持续深化。近年来治污实践充分证明,兵地协作、联防联控是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法宝。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兵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共治共赢的理念。横向上,自治区和兵团层面建立了统一的指挥调度、预测预警、监督执法、成效考核、奖补政策、约谈制度,形成谋划、研判、落实、总结“四个在一起”的合力。纵向上,地(州、市)和师(市)层面共同签署大气环境同防同治框架协议,做到定期联系会商、统一应急响应、联合监督执法、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大数据监管平台,建立地、县、乡、村“四级”网格监管调度体系,形成严密的组织架构。区域间,相邻的县(市、区)和团(场),健全协调协作机制,形成项目准入、污染治理、监督执法、宣传引导“四个统一”的良好格局。
由“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
“牵牛牵鼻子,打蛇打七寸。”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精准”二字,大气污染治理同样如此,必须由过去的“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形成主要污染源、重点举措、重要时段“三个聚焦”的工作方法。
聚焦污染源科学分析。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问题找不准,枪口没有靶心,工作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各地的工业结构不同、煤耗能耗不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等,都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成因,这就需要立足实际,追根溯源、找准症结,力争精准治理。为此,自治区组建“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专家委员会,深化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对策研究成果,科学分析污染成因,把秋冬季PM2.5贡献率达到55%左右燃煤源和贡献率达到40%左右的工业源、移动源作为主攻方向,为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依据、明确方向。
聚焦重点举措精准落实。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突出关键举措,持续开展大气环境整治。在减少燃煤源上精准发力,因地制宜累计完成23.6万户农村散煤用户和3595台(套)农业生产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实现农村散煤基本清零的突破。在减少工业源上精准发力,为区域内174家重点企业逐一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投入资金102.6亿元,完成治理项目1172个。在减少移动源上精准发力,积极推进“公转铁”,提高大宗货物铁路运输1615万吨,减少柴油货车53.8万辆次。淘汰柴油货车15500余辆,更新新能源汽车18300余辆。经测算评估,通过以上措施,区域煤炭消费量减少约680万吨,“四项污染物”累计减排约1.78万吨,同比下降26%。
聚焦重要时段强化治理。坚持平战结合,把秋冬季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战时”状态每日研判、通报、总结。会同气象部门提前7天做好重污染天预测,提前3天发布预警信息,在应急响应期间,走航监测不间断加密采样分析,党政领导密集实地督导,执法队伍进驻企业帮扶,行业部门强化协调联动,实现“消峰减速降级”。
决胜治污攻坚,不负人民期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纵深推进美丽新疆建设不断努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