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以课程思政助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4-12-05 09:31:59 石榴云/新疆日报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万霞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各方面,促进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复合式教育的有效途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将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各方面,促进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复合式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要求。这不仅是高校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的体现,更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中华民族认同感、中华文明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是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现有思政育人体系的组织单元,又是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论视角下,从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场域延伸三维继续拓展新时代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实践途径。

  课程思政助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深刻把握其精神要义,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化进程。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着眼增进“五个认同”,增强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化“五个认同”教育旨在助推高校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定姓“党”、姓“马”、姓“社”的政治信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成就。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以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为行动指向,助力各族学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般规律。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广泛开展有关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实践,在思想层面和价值取向上促进各族学生加深了解、增进团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课程思政助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行动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高校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推动学生学以进德,德智并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源头活水。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坚持将价值引领作为文化基石。教育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深入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深刻领会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丰富教学资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搭建平台。创新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联网+”路径,建立学生团结互助的互联网空间,为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弘扬、借鉴和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坚持通过社会实践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地生根。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教育,发挥社会实践育人作用,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渠道。在校内定期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发挥好各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开展和对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各族学生实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在校外组织各族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验了解中华文化,利用实践教育巩固和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梁丽]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