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许颖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井西晓
新疆自然景观绚丽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正当其时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文化强国需要文化产业强,当前,人工智能、全真互联、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共生,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正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新疆自然景观绚丽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正当其时。
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为新型文化业态提供生产要素
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文化数据是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基础。2035年我国将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这需要各地形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要将新疆各族群众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
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润疆的重要内容,但这些文化大多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存在与呈现,未充分发挥文化润疆的作用。要在开展文化资源大普查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资源加以数字化转化,通过数字化采集、整理与分析,形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生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借助即将建成的新疆融合算力中心加快省域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打破“数据孤岛”,将分散于各地、各文化机构、各文化企业中的文化资源数据,以及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起来,为文化大数据的开发变现提供平台。尽快制定新疆文化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系统推进新疆文化数字化转型。
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增强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动能
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方面,能够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促进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内容共创和利益共享,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
打造文旅产业集群,一要建立文旅产业链链长制,由链长负责产业链规划与布局、企业培育与扶持、项目引进与建设、创新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新业态的协同发展与整体提升。二要搭建文创融合服务平台,将内容生产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投资机构、传媒链接起来,为各方参与传统文化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文旅资源整合、渠道拓展、品牌运营提供在线互动平台和交易机制,实现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提高文化产品质量、降低交易成本。三要建立龙头企业链式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头部文旅企业,大力培育地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四要积极推动跨界融合,打造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旅游、文旅+康养,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推动文化金融深度融合
文化产业的特点在于投资周期长、收益慢,十分需要金融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文化产业存在轻资产、难估价等问题,使金融投资也面临一定风险,进而导致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困境。推动文化金融深度融合不仅仅是强调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还是基于增强文化产业链韧性与安全的视角,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共生双赢。
要建立包括宣传部门、文旅部门、金融及其监督管理机构在内的文化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文化金融合作重大问题。创新文化金融组织形式,鼓励商业银行设立服务文化企业的特色分支机构,如南京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宁波的文化创意支行。要强化保险业对新型文化业态企业的保驾护航。文化产业尤其是新型文化业态中小微企业占多数,普遍面临抗风险能力不足、盈利模式不稳定等问题,要采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保险产品,优化新型文化业态企业保险承保和理赔渠道,推动保险企业与文化企业合作形成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预防水平。
引进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人才
文化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创意人才具有天然依赖性。新疆文化资源丰富,对文化人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要加大对创意、传媒、数字技术、文创运营等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对高端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柔性引进,对高层次人才的用留探索不考虑年限,更多是以项目制或量化考核方式,完成任务则去留随意,营造人才自由流动的空间。开展订单式委托培养人才工程,鼓励高校、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援疆省市开展联合培养。通过合作交流、委托培养、挂职锻炼等方式,委托发达地区为新疆培养文化人才。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融创基地等方式,让当地学生通过“干中学”实现人才能力素质提升。
优化文化消费市场环境
创新文化消费市场服务方式。推动非遗体验化,鼓励消费者亲手制作艾德莱斯小花帽、文创人偶、石头画、花毡工艺品、桑皮纸画、彩绘葫芦等,在与非遗的互动中实现文化传承。根据各地特色,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旅游目的地。
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广告信用评价机制,实施文化服务标准化工程,打造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示,加大惩戒力度,推动文化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实施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成果普惠共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针,着力改变文化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补齐资源供给短板,推动高端文化资源大众化,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奖补形式降低消费门槛,激活文化消费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