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
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对于新疆而言,这是一个切中肯綮的议题。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而冰川融水则是天山南北广袤绿洲最重要的水源保障,保护冰川就是保护命脉。
冰川形如其名,如一条凝固的河流,依山势延伸出磅礴之势,直至末端融化成滴滴清冽的水,滋养点点绿洲。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冰川消融速度不断加快,冰川退缩问题日益凸显,原本象征生机的“冰雪融化”却令人忧虑,将来冰川会不会有消失的那天?
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各族儿女,一直以来都深谙水的重要性,对如何保护水资源、充分利用好水资源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地表蒸发量大,先民们就开凿坎儿井,让流水在地下潺潺流淌;水资源呈现季节性、区域性分布不均衡,那就拦山筑坝,把狂泻而下的洪水蓄成一池碧波;农业灌溉用水量大,那就建设高标准农田,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
如果说节水、蓄水、调水、增水是在珍惜冰川融化出的每一滴水,那么划定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给冰川“盖被子”等行动,无疑是为保护冰川本身做出不懈努力。甚至往远一点看,新疆大力发展“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产业,也是从节能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保护着三山两盆的皑皑冰川。
一粒粒微小的冰晶经过数百万年的凝结,最终形成蔚为壮观的冰川,这种“积水成渊”的耐心、这股“水滴石穿”的韧劲,正是写好水文章、保护好“生命之泉”所应具备的精神。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