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祖国边疆,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在时代潮头踏浪前行。
● 卢洪涛/文
3月1日,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报名通道正式开启,引发广大青年积极响应。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多次作出批示或给志愿者回信,肯定志愿者们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勉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志愿者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西部计划立足基层、立足实践,既为西部基层输送了人才,也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个到基层一线参与实践、施展才干、报效祖国的广阔舞台,是国家发展需要与青年成长成才的双向奔赴。搭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专列”,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满怀热情,来到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新疆是一片值得奔赴的热土。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国际人士表示,中国经济总量向上、结构向优、动能向新,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更多确定性,创造了更多新机遇。在机遇中国之下,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疆,正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锚定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对内对外开放,从相对封闭的内陆成为向西开放的最前沿,迎来更多的投资、市场和合作机会。无论是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还是加快建设“十大产业集群”,无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新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近年来,新疆向全社会释放出重视人才、渴望人才的强烈信号:设立100亿元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实施“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天池英才”引进计划以及5个重大人才项目……全国人大代表刘洪涛在两会期间“真才实学者皆成新疆‘心肝宝贝’”的生动表述,彰显了这片热土对人才的炽热诚意。这里的发展势能正转化为人才成长的澎湃动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释放海量机遇,重点产业升级催生多元舞台,包容性政策为创新实践提供试错空间。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新兴赛道开拓,青年才俊们都能找到与时代共振的支点。新疆以制度创新破除桎梏,通过柔性引才机制、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举措,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成为人才生态的鲜明标识,实现个人理想与边疆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新疆,能让有志青年实现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支教者能以知识星火点亮童真梦想,建设者可用实干夯筑乡村根基,治理者凭借智慧描绘社会新篇。不以山海为远、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一批批有志青年跨越山海阻隔,勇挑时代重担,将创新思维注入田间地头,让专业能力绽放在市井烟火,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浇灌出绚丽花朵。这片土地以实践的丰沃土壤培育着青年:在民生改善中涵养为民情怀,在矛盾调处中淬炼担当精神,在产业振兴中锻造专业本领。当奉献融入边疆发展脉搏,基层历练便升华为人生财富——青年们既用才智推动着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明晰了人生坐标,以躬身实践印证着“扎根西部,青春有为”的时代宣言。这段带着泥土芬芳的成长印记,终将沉淀为破茧成蝶的精神底色。
新时代新疆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期待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将人生坐标锚定在新疆,用智慧与汗水在建设美丽新疆中挺膺担当、实现人生价值。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