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要坚定厚植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绿色底色。
● 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文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治理,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煤田火区治理三大重要领域生态治理成效,加大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保障生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科学谋划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治各项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根本要求、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与全疆各族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新征程上,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的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科学谋划推进新疆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综合防治各项工作,深入破解制约新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党中央美丽中国建设决策部署在新疆落地见效。
拓展重要领域生态治理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大治理力度,聚焦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煤田火区治理三大重要领域,取得了生态治理显著成效。按照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和支持措施,因地制宜实施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产业等重点工程,3046公里沙漠生态屏障实现锁边合龙,为“三北”工程作出了重要的新疆贡献;进一步加强兵地、区域联防联控,严格落实“一企一策”,加大源头治理,扩大重点治理范围,天山北坡城市群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0%,PM2.5和PM10分别下降了19.7%和14.9%,其中“乌—昌—石”区域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了83%;从政治上、生态上、安全上、民生上谋划和推进煤田火区治理工作,确保煤田火区治理工作平稳有序高质量推进,2024年共减少煤炭资源燃烧损失3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5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近8000吨。
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拓展新疆重要领域生态治理成效,继续做好天山北坡城市群特别是“乌—昌—石”区域空气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继续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成效,在生态用水、光伏项目布局、项目环评、生态修复、科技支撑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更大力度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开展;继续推进煤田灭火工程相关工作,促进灭火区治理与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深度融合,统筹有序推动全区煤田火区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统筹节水蓄水调水增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系统观念的重要体现,对新疆系统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把水利作为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统筹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坚持水利设施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两手抓”,系统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整体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创造了条件。自2018年起,全疆3355条河流、121个湖泊全部分级分段明确了河湖长、河湖段长。6年多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123万人次,巩固提升常态化巡河与“四乱”整治成效;研究制定主要河流、重点湖泊的生态基本水量和湖泊最低水位保障方案,不断增强生态输水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靶向性。在南疆,实施“塔水入林”,抓住种子萌发、乔灌木返青、胡杨集中落种等主要需水期,把更多生态水精准输送到离河道更远、以往未覆盖的区域,塔河两岸胡杨林受水影响范围由不足1公里扩展到2至5公里。在北疆,通过“脉冲式”精准输水,地表水时隔8年再次流到艾丁湖湖心区,地下水位抬升1.27米。全疆2024年生态用水比上一年净增40多亿立方米,有力维护了河湖健康生命。
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统筹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治理和水灾害防治。持续加强塔里木河流域输水补水,有效维持台特玛湖等重点湖泊适宜湖面面积,不断巩固良好河湖生态环境。扎实开展中小河流域治理和山洪沟治理,统筹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充分释放水利发展动力活力,为建设美丽新疆提供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自治区党委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业生产全过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制定和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运车辆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左右,到2030年全面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重点领域百项重大低碳技术》,积极推进自治区工业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为实现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底,新疆已培育出绿色工厂196家、绿色园区1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开发绿色产品53种。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十大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能源等结构调整,推进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打造生态产业化特色品牌,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绿色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执笔人:苏成,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