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探寻人水和谐之道——新疆治水系列谈⑥
2025-03-27 20:02:19 石榴云/新疆日报

  高娃

  新疆治水实践捷报频传:伊犁河可克达拉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新疆北鲵野生种群数量增至3300尾;喀什、和田等地区小麦以往一年只灌3次水,现在一年能灌5次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新疆绘就了人水和谐新画卷。

  山水之间蕴含着自然法则,也蕴含着发展哲学。水对新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将昔日戈壁荒滩建成“粮仓”“棉库”,还是在“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打造全国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区、给“死亡之海”围上一条生机盎然的“绿围脖”,都需要那一泓清水的润泽,都需要我们写好治水文章。

  人利于水,则水利于人。近日,塔里木河第26次生态输水第一阶段工作启动,在改善区域土壤墒情的同时,还能让沿线胡杨林“喝”饱水,使绿色屏障更加牢固。曾经由于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塔里木河断流近30年河道枯竭,湖泊失去了往日的润泽。饱受风沙肆虐的新疆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采取节水改造、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对塔里木河进行科学治理,让大河焕发生机。大河新生启示我们,尊重水的规律,注重保护水资源,就会得到水的馈赠。

  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水污染的源头在“人”,也需要“人”去治理和改善。在新疆,从大江大湖到山间丛林里的无名小流,每一段河流、每一片湖泊都有其守护者。推行河湖长制,意在强调责任到人,强化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保护。博斯腾湖重焕生机、孔雀河生态恢复、乌拉泊水库环境改善……我们见证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疆实践。实践证明,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才能让一波碧水永存天地间。

  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治林。水的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的只管治水、种树的只管种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对化解水资源短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态毫无裨益。沙漠无疑是缺水的,但若治沙只注重大水漫灌,不考虑土壤改良、植被覆盖、生物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便不可能取得如今的生态屏障成效。只有把水的问题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去考量,把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沙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顾地上地下,才是人水和谐的治理之道。

  水安全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谱写人水和谐的新画卷,在守护好每条河、每个湖的过程中造福人民,就能凝聚治水兴水的磅礴力量,为美丽新疆建设增添更多“水动力”。

  相关评论

  天山时评丨“四维”合力保障水安全——新疆治水系列谈①

  天山时评丨守护好发展的生命线——新疆治水系列谈②

  天山时评丨改革引出“活水”来——新疆治水系列谈③

  天山时评丨用水“凿”出更广阔发展空间——新疆治水系列谈④

  天山时评丨精打细算用好每滴水——新疆治水系列谈⑤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张琴]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