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言丨一把馓子,万里同风
2025-03-30 21:08:46 石榴云/新疆日报

  侯辉

  肉孜节前夕,笔者在单位食堂买了一袋馓子,在回办公室的电梯里,一位同事看到包装兴奋地说:“这是二道桥一个畅销的点心品牌”,她的认可让笔者像淘到宝物一样开心。馓子这个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古老面食,这一刻,犹如金黄玲珑的同心结,穿越几千年时光,连结了中华各民族的舌尖共鸣。

  笔者的母亲是四川人,不擅面食的她,却炸得一手好馓子。童年的记忆里,酥香甘脆的馓子,从来都是家里一道不可或缺的节日味道。很多新疆家庭,馓子都是年节标配,春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皆是如此;四川家宴、山东家宴、河南家宴……概莫能外。

3月29日,市民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泉街一家糕点店选购馓子。

  馓子古称寒具,一些关于馓子的诗词流传至今,其中最有名的是苏东坡的《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油锅里的馓子竟如此典雅诗意。从古老的寒具,到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干粮,再到天山南北的节庆必备,馓子的千丝万缕,恰似文明交融的轨迹,在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寻常味道中,成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

  一把馓子,万里同风。江苏淮安茶馓、山东黄岗馓子、山西洪洞馓子……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腹地,馓子焦脆金黄的弧线,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串联起九州方圆的烟火气,连接着各族人民的幸福团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新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