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华
4月1日,自治区启动“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安排部署清明祭扫英烈工作,其中提出,要常态化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发布寻亲消息、调查寻亲线索,积极回应广大烈属和社会关切。
2021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网信办启动“为烈士寻亲”活动,我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响应,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目前已为不少烈士寻找到亲人。跨越时空的寻找,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更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铭记。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贾扎根烈士,多年来父亲不知道儿子安葬在何处,将“革命烈士证明书”用报纸层层包裹,珍藏在一个小木箱里,说这就是他的“孩子”;在哈密剿匪战斗中牺牲的吴炳中烈士曾在家书中写道:“希望全国解放了,可以回家吃上白面馒头和甜酒醅子。”然而,妻子魏登花头上的青丝变成了银发,也没有等到丈夫归来……
在那些年月,由于战事紧急、交通不便、档案信息不全等原因,许多烈士与亲人长久“失联”。“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帮英烈寻亲,是铭记英烈事迹、赓续英烈精神的一种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为烈士寻亲愈来愈受到全社会关注。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媒体联动……汇聚起为烈士寻亲的强大合力。
在新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档案、走访烈士家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确定烈士身份,积极推动烈士寻亲工作常态化开展。哈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开展的“寻找烈士亲人·传承英烈精神”活动,已为54名烈士找到亲人;2021年3月,奇台县开展了为烈士寻亲活动……
在寻亲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寻亲志愿者。他们在英烈精神的感召下,把为烈士寻亲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义不容辞踏上为烈士寻亲之路,凝聚各方力量,让更多烈士与亲人“团聚”。
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团聚”,不仅让烈士亲人多年的思念和等待有了着落,心灵得到慰藉,也通过真实、完整地再现英烈的故事,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在表达中传递真情,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让英雄精神薪火不息。
致敬英烈,我们还能做得更多,如动员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帮助修复遗像、证件等,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为烈属提供代祭扫等服务,发动社会各界与烈士“认亲”等。近日,哈密烈士陵园委托宁波财经学院“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帮助袁松鹤烈士修复了7件遗物。经历岁月侵蚀的烈士遗物,以崭新的面貌亮相,成为我们学习传承英烈精神的鲜活“教科书”。
每一位革命先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英雄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清明时节,让我们去为烈士祭扫,与他们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大声告诉他们:“这盛世,如您所愿!”
惟愿社会各界携手同行,让更多烈士与亲人“团聚”,让英烈之名永垂不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