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英
又是一年清明节。网友在朋友圈发文,有人在路边烧纸,火星子被风刮到草坪上,引燃草坪,“第一次打报警电话”,最终热心群众合力扑灭了火情。清明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情感与精神寄托,通过祭扫活动怀念亲人、寄托哀思是人之常情,但文明祭扫,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也非常必要,这也是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的现实需求。
文明祭扫要摒弃陈规陋习。清明节本是对逝者的追思与缅怀,然而,一些陈规陋习却让这一节日变了味。例如各种豪华殡葬品层出不穷,去年某地6800元的纸别墅就已“惊呆”网友,今年一些地方的丧葬品规模和价格更显“奢豪”,200平方米双层纸别墅售价1.5万元。网友直呼“这股歪风必须刹住”。豪华殡葬品看似是对逝者的尊重与厚爱,实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和不切实际的炫耀。文明祭扫的核心在于心意传达,就该从崇尚节约开始,而非通过铺张浪费来衡量。
文明祭扫要绿色低碳。有些祭扫行为为了尽孝道、表思念,忽视消防安全,反而给他人制造麻烦。据报道,北京一女子在路口冒风烧纸祈福,纸钱残火引燃9辆车;更有甚者,上海一女子不顾他人安全在楼道里烧纸。诸如此类报道最近频见报端,这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想表达心意的愿望如何迫切,消防安全重于泰山不能忘。烧纸不仅有安全风险,还污染环境。与之相比,献上鲜花、点燃电子蜡烛、网络祭扫等绿色低碳的祭扫方式,则让思念跨越时空、更为长久。
清明祭扫,需要我们以新观念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扫,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让文化传承与时俱进,让祭扫活动回归其本身意义,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当积极响应文明祭扫的号召,让清明节不再是简单的祭扫仪式与形式,而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意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