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2025-04-05 10:51:55 石榴云/今日新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谭小攀  梁思凡 / 文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对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固本之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三者互为支撑、协同共进。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对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是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系统谋划推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新疆实际,挖掘新疆优势潜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大力培养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稳步提高新疆教育整体水平,在教育强区建设中提升新疆自身发展优势和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铸魂育人筑牢发展根基

  教育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紧密结合新疆实际,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筑基铸魂。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全面加强教育强区建设,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重点改革,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征程上,教育系统要时刻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决防范和杜绝“三股势力”的渗透,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固本培元。

  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让广大学生真正喜爱思政课。同时,推动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理论讲透,把社会讲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教育评价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培养质量、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社会的用人情况去衡量。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协同推进育人理念、育人方式、育人模式、育人评价、育人机制改革。进一步摒弃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能力。

  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教育综合改革要协同推进,完善先进的管理体系,为人才的培养和教师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激发学校内生动力、释放教育活力的重要途径。法治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位法、学前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我国教育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教学、依法管理,为实现教育公平正义提供坚实保障。

  着眼现代化需求,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育事业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统筹优化教育格局和布局。统筹教育资源和人口结构做好基础教育,做强高等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要着力破解学位供需失衡、师资分布矛盾、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南疆教育发展短板,努力缩小南北疆差距、城乡教育差距。

  推动科技与人才联动 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学科教育带动科研,以科研推动学科教育。要统筹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强化基础学科,大力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利用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积极营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并付诸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新疆要聚焦“十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加快同国内其他省区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推进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深刻把握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需求,分类分层分步骤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加快建立科技特色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培养国家战略需要和市场需要的人才。依靠我国教育大国的优势,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培养政治素养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好新疆区位优势和能源优势,积极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对人才既要留得住,又要用得好。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以高素质人才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今世界是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相互交织的时代,要大力培养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人才。自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来,我国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培养了一批高精尖人才,使得中国数字教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新疆要结合自身区情实际,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更新教育理念,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凝聚全社会合力 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广大教育界人士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各族人民要积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和发展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党政齐抓、社会协同、全民参与。要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推动双向赋能,推动社会广泛参与优化人才生态,组织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把握轻重缓急、分类分批,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贡献智慧与力量。

  (谭小攀,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梁思凡,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严培瑜]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