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项目反复开工”成为关注焦点。
据通报显示,山东省淄博高新区集中开工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滨州市博兴县某项目两次纳入集中开工并申报投资额70多亿元,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论证中。
和其他形式主义不同,项目反复开工,还不仅仅是“纸面开工”、数字造假。很多时候,绝大多数弄虚作假还要化个妆、“换个马甲”,而项目“反复开工”则是不换马甲又上马,玩不够虚张声势。
反复开工其实就是没开工、假开工。挖一锹土,剪一下彩,一个假动作不断做、反复做,给政绩注水,拿表演凑数,这种自欺欺人的表现,给我们敲醒了警钟。
项目反复开工,危害不小,原因复杂,但归根结底是政绩观出了偏差,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痼疾传染到项目建设领域,为了数据“好听好看”和排名靠前,搞些不切实际的开工。
这是把“抓项目”的经念歪了。有些地方把“抓项目”等同于“抓数字”,规定超出实际能力的项目数量考核,数量不达标,就视为抓项目不得力。于是,为了让“数字”达标,一些人用项目反复开工来凑,数据上去了,实效下来了。所以,纠正项目反复开工,就要建立科学的项目机制,破除盲目追求数量的偏执,不以数量论英雄,从根子上掐掉“弄虚作假”的必要性。
这是把“抓项目”的决心表达错了。一些地方想通过反复开工做给上级或老百姓看,做出大抓项目的积极姿态。他们既不千方百计找项目,也不脚踏实地推项目,更不优化环境养项目,而是把心思放在反复开工上,把项目开工变成表演式开工、摆拍式开工。这种所谓开工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不仅不会鼓起拧成一股绳推动项目建设的信心决心,反而在弄虚作假中有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可能性。所以,纠正项目反复开工,要牢牢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抓”字上下功夫,抓实、抓精、抓准、抓出成效。
促进经济向好、提升发展实力,项目建设是重要抓手。项目建设越重要、越关键,越要在“实”字上做文章,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力戒盲目攀比,防范数字造假,决不能拿假努力、假动作糊弄人,拿表演开工撑场面。而要在抓项目中,抓一个立一个,抓一个成一个,不断释放项目建设稳增长、促发展、聚民心的综合实效。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