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河湖看新疆丨“鸽子巷”变身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3-09-06 00:02:36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今年5月,和田市纳尔巴格街道新泉社区居民祖力皮喀尔·托合提有了一个“新身份”——团城美味营养鸡蛋摊摊主。

  “鸡蛋、鹅蛋、鸽子蛋都有,每天能挣500元至700元,不少外地游客专门来我家吃烤蛋。”9月4日,和田团城,祖力皮喀尔一边翻动着即将烤熟的鸡蛋一边说。

9月4日,在和田团城的团城美味营养鸡蛋摊位上,店主祖力皮喀尔·托合提正在制作和田烤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新身份”源于今年国家4A级景区和田团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团城不是城,曾是一片棚户区。“以前,这里因脏乱差闻名,房屋多是夯土、砖木结构的平房,下雨时排水难,刮风时塑料袋、树叶满天飞。住在这里的居民以买卖鸽子、花鸟虫鱼等为生,俗称‘鸽子巷’。”回忆以前的团城,和田团城改造指挥部总工程师阿巴拜克·吐合荪感慨道。

  “鸽子巷”的变化要从2016年说起。

  为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2016年,北京市投入援疆资金1.53亿元,启动和田团城改造工程,改造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涉及3500户居民。按照“一街一规划、一户一设计”理念,以尊重历史文化和居民意愿为宗旨,在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同时,进行安全改造并统一风格。

  改造之后,“鸽子巷”变身和田“网红地”。白天,“阿依旺”式传统民居、葡萄架、鸽子楼将整个街巷装扮得别具一格;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团城呈现出夺目的金黄色调,宛如一座“黄金城”。

9月4日,在和田团城的一处网红打卡点,游客正在拍照打卡。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79岁的买买提明·吾甫尔在团城出生长大,世代从事维吾尔医药生意。每每说起改造后的团城,买买提明总会激动,“现在的团城像花园一样,门口的路宽敞干净,住的房屋变成了小二楼,水、电、燃气都通了,更重要的是游客越来越多,店铺的收入不止翻了一番。”如今,买买提明经营着留香茶叶店,每月收入达5000多元,店里的各种药茶走出了和田,销往北京、青海等地。

9月4日,在和田团城留香茶叶店内,店主买买提明·吾甫尔正在搭配和田药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葡萄园”民宿是团城一处网红打卡点。“以前,我们本地人都不愿意来团城,现在可不一样了。”民宿负责人阿米娜·吉力力说,目前,有10间不同类型的客房供游客居住。现在,每天来民宿参观打卡的游客在200人左右,她们会为游客免费提供茶水、糕点、干果等和田特色食品。

  2020年,和田团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022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35万人次。

  和田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旅游科科长赵玉梅介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后,当地按照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定位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巴扎),引进了音乐餐厅、咖啡厅、书吧、体育健身及民间艺人表演等夜间休闲娱乐场所和活动,打造2处公共文化广场,同时采用声、光、电等技术烘托休闲氛围,展示街区夜景。

和田团城内的网红打卡点——“葡萄园”民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街区还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增设街区休闲座椅180余条、旅游厕所7座、环保垃圾箱200个、标识标牌177块等。为方便游客游览,还完善了旅游引导标识,设置街区全景导游图等。

  和田市纳尔巴格街道新泉社区党支部书记谢祥实说,今年5月,社区增设了美食摊,吸纳了30户当地居民创业。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梁丽]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