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乡村农匠丨村里娃成了水产繁育“土专家”
2023-09-15 20:08:3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雒杨雪

  “潘老师,养殖格鲁西东欧螯虾对池塘大小有什么要求?”“潘老师,养殖这种虾每亩成虾产量能达到多少公斤?”9月5日,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国强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格鲁西东欧螯虾人工繁育基地,来自全县的20多名水产养殖大户正向合作社负责人潘国强咨询格鲁西东欧螯虾养殖技术相关问题。

  “格鲁西东欧螯虾比奥斯塔欧洲螯虾体形大,最长可达30cm ,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潘国强说,布尔津河的河水源自友谊峰冰川,水温常年保持在18℃以下,这为格鲁西东欧螯虾生长创造了优质自然条件,经过4年培育繁殖,合作社终于在今年实现了格鲁西东欧螯虾人工繁殖。

mmexport1694490029447

9月5日,布尔津县20多名水产养殖大户向合作社负责人潘国强(中)咨询格鲁西东欧螯虾养殖技术相关问题。雒杨雪摄

  作为布尔津县水产繁育的“土专家”,潘国强去年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类水产养殖三等奖。他自主培育的轮虫生物饲料大幅度提高水产幼苗成活率,他还将水产幼苗养殖技术向周边县市养殖户倾囊相授,义务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0余户。

  “从2020年开始,我们前后分7期,已经培训了本地养殖户239人次。今年还有3期培训,希望更多养殖户能掌握格鲁西东欧螯虾养殖技术,了解它的市场价值、经济效益,争取明年带着‘布尔津’身份证的格鲁西东欧螯虾在上市期‘爬’上百姓餐桌。”潘国强说。

  谈起自己进入养殖行业的点点滴滴,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克孜勒喀巴克村长大的潘国强颇有感慨:“最初就是爱钓鱼,慢慢对渔业养殖产生了兴趣。”

  在养殖过程中,潘国强发现当地的土著鱼类逐渐减少,他感到了物种保护的紧迫性。“对于极小种群来说,一旦环境被破坏,就可能会造成物种灭绝。”

  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土著哲罗鲑,是冷水性肉食性鱼类,对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和肉味鲜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野生数量近年来急剧下降,2021年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潘国强用了6年时间,致力于恢复土著哲罗鲑种群。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他所在的技术团队首次实现对哲罗鲑的人工繁殖。2022年5月3日,哲罗鲑人工催产成功,共采集哲罗鲑卵4万多粒。

  “目前,我们对这4万多粒受精卵进行了人工养殖,用于构建亲本群体,为规模化繁殖奠定了基础。”潘国强说,哲罗鲑人工繁育成功,对恢复额尔齐斯河流域土著哲罗鲑种群及阿勒泰地区天然水域增殖放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7年,潘国强带领的布尔津县额河特有冷水鱼繁育开发有限公司开始投建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新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可控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今,布尔津县额河特有冷水鱼繁育开发有限公司属省级水产原种场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建有规模化标准池塘24个,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并率先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已经和疆外多家渔业养殖集团达成对水产幼苗养殖试验的相关科学研究协议,疆外比较珍稀的一些鱼类品种,也会拿到布尔津做实验,我们也会在这里推广。相信未来,布尔津县不仅会成为增殖优质水产品种的研发区域,更会成为全疆乃至全国的冷水鱼资源供应库。”潘国强说。

  如今,布尔津县已基本构建起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增殖渔业、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五大渔业产业体系”,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潘国强也凭借冷水鱼养殖实现年产值超500万元,他无偿传授乡邻冷水鱼养殖技术,聘请当地村民到养殖基地务工,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潘国强说:“目前海鲜陆养的种类还不够丰富,我们还要解决人工催产、开口饵料、饲料驯养等系列关键技术,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养殖产业化发展,将冷水鱼做大做强,打响当地冷水鱼品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谢燕]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