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入冬以后,精河县托里镇伊吉林莫墩村每天依旧热闹非凡,微微寒意挡不住村民们的热情。他们白天劳作,天黑以后就三五成群到村委会的文化活动中心跳舞或下棋。每每看到村子这种生气勃勃的景象,吴文秀就抑制不住心里的自豪与喜悦。
“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装在心里,只要老百姓高兴,辛苦不算什么。”吴文秀感慨道。
54岁的吴文秀是伊吉林莫墩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身材瘦小,说话走路速度很快,村民们评价她——“个子小,能量大,就是一个‘女汉子’!只要吴主任在,村子里的大事小事没有搞不定的。”
着力民生实事 为村民解难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吴文秀带领村干部走家入户,收集村民提出的各类诉求,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一次走访中,她发现因水塔年久失修供水量不足、导致水压减弱,17户村民用水、吃水受到影响。
吴文秀立刻到实地调查,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不到一周时间,当地镇政府把自来水厂的水管接到村民家中,完成了水管配件更新及调试,17户村民用水恢复正常。
11月22日,吴文秀来到低保户赵红家,为他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询问是否有困难诉求,看到他家中的被褥陈旧,她又为对方购买了新被褥和床单。
“我出车祸瘫痪在床,全凭吴主任和村干部接力照顾,他们每周都来家里,重活也是她们轮流帮忙干。”赵红说,吴文秀像亲姐姐一样,自己一定好好配合锻炼,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从赵红家离开时,赵红母亲张玉兰拉着吴文秀(左一)的手依依惜别。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22岁的村民张冬梅患尿毒症,吴文秀通过发动村干部募捐、呼吁社会人士捐款等方式,为她筹集医药费3.4万元。
“我没做什么大事,只想用真情和实干,让每个小家庭的小日子都好起来。”吴文秀说。
科技种地 让农业有奔头
“原来每亩地机采价格是220元,我们统一集中雇机器采摘,把价格降到每亩180元,一亩地节约了40元。”11月25日,吴文秀说,今年采棉季,她发动全村146户群众统一雇采棉机,全村9000多亩地节约采棉费用37万元。
“现在,不管是棉花采摘还是农田灌溉,全部科学种植、统一管理、机械作业。”吴文秀带记者来到田间,指着一大片刚翻好的棉花地说,科技种地不仅帮农民转变了观念,也让农业有了奔头。
村民杜鹏博说:“过去浇地靠大水漫灌,费时费力费钱,如今棉田用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自动出水精准浇灌,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3年前,吴文秀带着村干部们一起,着手对村里的5600亩地推广浅埋滴灌高效农业节水技术,这种以农业节水为核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农民只需要一部手机远程操作,就能根据土壤情况、农作物不同时期长势控制水肥,按时按需灌溉。
有一次,吴文秀外出学习,看到其他地方的村民正用自动化、精量化的农机具施肥、播种,回到村子,她将这个消息赶紧告诉村民,但是大家没啥兴趣。她就先在自家棉花地尝试。秋收时大丰收,每亩地收了400公斤棉花。
看到成效,村民开始积极效仿。
“我们家有100多亩棉花地,现在机器播种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村民杨兰香说。
吴文秀思索着,村子里的1300亩地,全是村民一家一户种植,如果进行土地整合,既方便管理,又能实现统一灌溉和采收。
她和工作人员挨家走访,说服村民将土地重新整合,对林网进行改造,实现了土地统一灌溉、种植和管理。
修路改厕 让农村有看头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吴文秀积极协调交通项目资金,对村里5.2公里巷道土路进行修整,还通过财政补助和自筹的形式,对村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在路两边安装了100盏路灯,如今,村里道路平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吴主任带领工人,不仅给我们修路,还进行管网改厕,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冲式马桶。如厕不再挨冻摸黑,也没有难闻的味道了。”伊吉林莫墩村村民王保萍说。
巷道是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因个别村民的乱堆乱放,这里变成“储物间”,不仅阻碍附近村民的正常出行,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在经过修整治理,村民推门柏油路,进院见花草,出入很方便。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是吴文秀开展工作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吴文秀通过援疆项目筹得460万元资金,在村委会大院内建起13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阵地,并配齐办公设备及软硬件设施,村民们既能到宽敞的会议室开会议事,又能前往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娱活动。
伊吉林莫墩村党支部书记何继跃说,吴文秀带领村干部从基层阵地、抗震安居房建设入手,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抗震安居房,群众从“有的住”变为“住得好”;以前闲置的农家小院成了“致富园”;原来“晴时土雨时泥”的小巷现在是宽阔平坦的马路。现在村集体收入达106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3万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