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来,库尔班·尼亚孜坚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学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既照亮了孩子和各族农牧民的未来,也照亮了民族团结、携手并进的康庄大道。
李林淼 / 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创办人库尔班·尼亚孜在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召开前,向参会代表展示了一段教学视频。视频中,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的学员们正伴着欢快的旋律,在库尔班·尼亚孜的带领下,用国家通用语言大声合唱着这首《爱我中华》,自信且充满希望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学员脸上。
在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库尔班·尼亚孜和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李铁林/摄
从校园到田园,21年来,库尔班·尼亚孜坚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学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帮助当地一批又一批孩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小镇、拥抱世界。而今,他又总结运用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帮助广大青壮年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搭建起通往更加美好生活的桥梁。
回望廿载办学路
库尔班·尼亚孜出生在乌什县依麻木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来全家搬到英阿瓦提乡,把家安在了托什干河边上。河对岸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的农田,在与兵团职工和汉族小伙伴的交往中,库尔班·尼亚孜学会了国家通用语言。
1982年,库尔班·尼亚孜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依麻木镇第一个大学生,走出了乌什县。1986年,库尔班从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成为阿克苏财贸学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的一名教师。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掀起“下海潮”,库尔班停薪留职做起了生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没有语言障碍,才能走得更远。”在外闯得风生水起的库尔班,没有留恋大千世界,而是选择回到家乡乌什县依麻木镇。
当时乌什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依麻木镇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看着几乎一辈子没走出过依麻木镇的乡亲,库尔班想,让家乡摆脱贫困,让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跟上现代发展的脚步,必须通过先进的教育来实现。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库尔班拿出全部的六十多万元积蓄,创办了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开学那天,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赶来看热闹。可上课第一天就状况频出,汉族教师不会维吾尔语,孩子们听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哭的哭、跑的跑,好不容易招来的87个孩子全被家长领回了家。事后库尔班逐一拜访,也只挽回了部分学生。
为了教好这第一届学生,库尔班和老师们想尽办法,一步步探索出了一套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对库尔班而言,2010年6月28日是紧张又煎熬的一天,第一届小升初毕业生成绩以及新疆区内初中班分数线即将揭晓:“辛辛苦苦奋斗了2500个日日夜夜,检验我们成果的日子到了。”
随着成绩的最终公布,当年的38名应届生中,32人考入了新疆区内初中班。也是此时,学校的形象彻底改变:从招不满到坐不下,学校获得乡亲们的认可,乌什县内外的很多家长,争相要把自家孩子送到库尔班的学校就读。回想当年的艰难,库尔班说,“我们最大的胜利是坚持下来。”
20多年的坚持,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从开始的不足40名学生,到现在的810名学生,先后培养了1300多名毕业生,80%的学生考入新疆区内初中班。首届毕业生穆萨·图尔贡更是以70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乡亲们的期待中,学校今年新增初中部,按计划9月将迎来第一批初中生。
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对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做出指示。库尔班说:“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我备受鼓舞,更觉使命在肩。前二十年我在农村办学校,给孩子们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未来,我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面扩的更广,让更多人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探索拓宽普及路
3月16日,刚刚结束全国两会行程的库尔班,一回来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线。在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多功能会议室里,他认真富有感染力地带着培训班的农牧民学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时代在进步、在发展,教育模式、方式要探索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库尔班在探索线下教学新模式、有效拓宽青壮年等受教群体的同时,将目光移到了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成为他近年来时刻思考和关注的新命题。
2023年,库尔班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开发了“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微信小程序,实现了“线下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地,为各类受教群体,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在“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微信小程序上,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等功能外,针对农牧民、产业工人、青壮年劳动力等群体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不同学习内容,同时小程序中还配有打分系统,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程序自2023年6月运行以来,注册人数已达93万,且仍在持续增长。
艾力·瓦依提是乌什县依麻木镇汗都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之余,他每天都会打开“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学习,因为他深知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汗都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回想当年的情况,艾力感触颇深:“碍于交流不畅,村民很难走出去就业;加上理解不到位,很多村民学了增收致富的新技术和好办法,可一到操作的过程中就打了折扣,没有把学习内容真正发挥出来。”
为了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艾力下决心要带领村民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艾力参考库尔班的教学方法,总结制定了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学习农业生产实用技能为辅的办法,组建教学团队,开办培训班。
村民库尔班·热合曼就是培训班中众多受益者之一。“以前因为交流不了,找工作很困难。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我应聘到了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销售人员,现在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自信,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库尔班·热合曼说。
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汗都村于2019年脱贫摘帽,2023年年人均收入已增至15952元,全村272名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走出家门,走进工厂、企业,融入各行各业,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干部、青壮年劳动力等人群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库尔班·尼亚孜说:“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为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人生将更精彩。”
传扬中华文化路
走进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课间操铃声响起,100余名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出课堂,整齐列队,生龙活虎地敲起腰鼓,操场上红绸飞舞,鼓声阵阵;国学文化特色兴趣班上,孩子们弹古筝、拉二胡、唱京剧、写书法……孩子们所展现出的活力与气质,无时无刻不向外界传递着,他们正快乐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语言通,则心灵通;文化通,则意识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是库尔班20多年来始终坚持做的事。
与同学一起参加模拟法庭比赛、与好友共同庆祝生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饱览祖国美景……曾就读于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热伊莱姆·阿卜杜萨拉木,如今已21岁,在吉林大学攻读法学专业。在她微信朋友圈中可以感知到她充实又精彩的大学生活。
村民在乌什县依麻木镇中华文化大院学习五子棋。外力江·克依木/摄
回忆小学生活,热伊莱姆对记者说:“很感谢那段学习经历,也正是那段时光,让我打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更在库尔班老师的教导下,接触到了书法、京剧、围棋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变得更优秀,到更广阔的天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2021年,库尔班筹款170万元,把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旧校舍改建成了中华文化大院。院内设有党史馆、中华文明史馆、中华民俗文化体验店等,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免费为村民提供器乐、戏剧、书法、茶艺、手工艺品等国学文化课程。
现在,良好的乡风、民风在依麻木镇已然形成。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村民图尔贡·托合提是文化大院的常客,“我喜欢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学泡功夫茶、练书法,现在不但日子过得红火,精神上也特别充实。”
2022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库尔班·尼亚孜,在乌什县、沙雅县的多个乡镇,试点运营集产品研发、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润疆文化生活超市”,设计开发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是生活化,越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我们以超市为载体,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生活化项目’,目前效果良好。”库尔班认为,产品和商品是传承和发扬文化的直接载体,本土化、生活化、时代化是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将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通过商业化开发、推广,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深入链接,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库尔班·尼亚孜说:“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未来,我要继续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等方面做更多的事,我会在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关注孩子发展,帮助他们迎接精彩人生,到汇集群众共识,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论是伴随艰辛与喜悦的办学路,还是已然起步在探索前行中不断拓宽的普及路,还是自伊始便坚持的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路,库尔班·尼亚孜始终步履坚定地走在路上,而其执着一生的事业早已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新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语贯古今 字铸中华——从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看其重大意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