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没想到能在喀什就把这个大手术做了,现在我感觉很好,特别感谢你们!”7月17日,40多岁的布麦热木·阿迪力对上海援疆医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天翔说。13日,陈天翔及其团队在喀什市与远在上海的著名胸外科机器人手术专家罗清泉教授配合,为布麦热木实施了5G远程机器人辅助右上肺肿瘤切除手术。
机器人手术在国内已经较为成熟,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更小、精准度更高的优点,喀什地区因缺乏相关设备和技术,还没有实施过此类手术。这次手术不仅让布麦热木在家门口得到治疗,还拓宽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视野。
搭建喀什(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设南疆首个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门诊、为出生仅1天的患者做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山东、上海、广东、深圳四省市继续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优势,为喀什地区填补技术空白、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当地医护人员水平,不断增强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2023年,刚出生就实施心脏病手术的患儿家属(左三)为上海援疆医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朱家全(左二)及其团队送上锦旗。杨婷 摄
今年5月,来自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的援疆医生钟子劭结束一年援疆工作后回到了广州市,离开时,他带走了患者送给他的满墙锦旗。钟子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载,在喀什工作期间,他不仅治病救人,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新疆干燥的气候与群众的饮食习惯,让很多患者形成了‘外燥内湿’的独特体质,这具有非常大的科研价值。”钟子劭说。最终,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及广东省中医院的支持下,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喀什工作站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揭牌,加快了喀什地区中医临床和科研的脚步。
通过“院包科”、传帮带等立体式、多层次“组团式”医疗援疆,山东、上海、广东、深圳四个援疆省市为喀什地区医疗事业带来的变化不胜枚举。仅今年1至6月,四个援疆省市共落实6亿多元援疆资金,完善喀什地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培训。
山东在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四个援建地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卫生援疆向基层、妇幼、中医倾斜。2023年,在山东援疆的大力推动下,喀什地区首家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喀什地区中医医院顺利开诊,不到一年时间便得到群众认可。
广东全力打造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各县市为基地医疗援疆新格局,实现两地临床诊疗、学术活动、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常态化,助力喀什医疗人才“造血”能力攀升。
2023年,广东援疆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疏附医院成立南疆第一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今年1月,两地医疗队伍在疏附县开展交流研讨会。田涛 摄
上海完善“以院包科”工作机制,与全国9家知名三甲医院签订沪喀临床医学中心深化合作协议,签约13位上海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建立工作站,全面提升援建医院医疗技术、学科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健康乡村行”活动,固化上海援疆专家乡镇卫生院坐诊制度,建设沪喀健康小屋、沪喀远程医疗服务保障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送上门”。
深圳持续选派紧缺医疗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有效弥补了喀什市人民医院医疗人才紧缺的短板,实现该院本地医疗人才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疑难杂病、重症患者转院率明显下降的良好局面。
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戴永刚说,四个援疆省市的医疗人才与喀什地区医护人员一起攻坚克难、创新求进,携手助推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切实增强了喀什地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