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丨绝处逢生铸军魂 继往开来立新功——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
2024-09-23 19:24:16 石榴云/今日新疆

  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再现了西路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历史及英雄伟绩,颂扬了西路军革命的英雄气概和为党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他们为推动新疆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在新疆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 王兆瑞/文

  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东北角,兰新铁路与312国道相交处。为了纪念红军西路军的光辉业绩,纪念李先念与陈云在星星峡会合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哈密地区(今哈密市)于1997年8月21日建成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坐落于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内,纪念碑造型为一红军战士头戴八角帽,身背大刀,右手握钢枪,目光炯炯,注视前方,充分显现了西路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尊被人们寓意为“西路军魂”的铜像基座高3米,宽4米,铜像造型高6.2米、重5吨,用晚霞红大理石饰面。基座正面铭刻着李先念在1987年2月20日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背面刻有汉文、维吾尔文碑文。

  碑文记述了西路军战斗历史及英雄业绩,颂扬了西路军革命的英雄气概和为党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主碑前方是一块长12米、高1.5米、倾斜面2米的大理石饰面,上面是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碑名。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回望西路军的光辉历史。1936年10月,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2万余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打通与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形成西北抗日局面,进而推动全国大规模抗战的实现。西渡黄河的西路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应对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骑兵部队的围追“兜剿”,有效地牵制了河西敌军,有力地配合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战略行动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由于孤立无援,敌众我寡,兵败祁连山下。1937年3月,西路军余部分三个支队分头突围,由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左支队历尽艰难万苦,于1937年4月底转战到新疆哈密境内的星星峡,与前来接应的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胜利会师。

  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到达新疆后,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导下,在党代表陈云、滕代远、邓发、陈潭秋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树立了共产党人和红军的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胜利完成了学习、训练任务,为推动新疆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在新疆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西路军是一座丰碑,更是一种信仰。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西路军故事的殷殷嘱托,努力弘扬西路军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坚定传承西路军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大无畏精神。努力讲好我们党带领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努力奋斗的生动故事,讲好西路军忠贞不屈、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生动故事。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新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