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白素君 宋海波 张冬梅
从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新疆处处洋溢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和谐律动。
9月22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活动在乌鲁木齐启动。活动期间,采访团深入新疆多地,探企业、走田间、访社区、入农家,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民族团结之美,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动人情景,全方位、多角度讲好新疆故事,展现新时代新疆新风貌。
交往交流交融情谊浓
秋阳高照,伴随着欢快的歌舞,烤全羊、大盘鸡、夹沙丸子等菜品陆续摆上长桌,各族群众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各色美食,一边欣赏精彩节目,欢声笑语不断——这是9月27日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大院举办的第十届“邻里节 百家宴”活动的一幕场景。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举办的第十届“邻里节 百家宴”活动上,各族群众载歌载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每逢传统节日,社区都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才艺表演、座谈交流、趣味游戏等,这不仅是一次聚会,更是居民们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缩影,是一幅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温馨画卷。”哈尔墩社区党总支书记巴哈尔古力说。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成为新疆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在阿克苏市红桥街道红桥社区王三街,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被广为传颂:清末,天津客商王福才在阿克苏收养了一个男孩,改名为王三。长大后的王三跟随王福才学会了经商和中医,并在阿克苏建了一个巴扎,他乐善好施,深受各族群众尊敬,当地人就把这个巴扎所在的街命名为“王三街”。
在阿克苏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记忆馆,红桥社区工作人员在讲述王三街的故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如今,这条百年老街里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延伸。红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军介绍,针对王三街少数民族商户集中、兴隆街汉族商户集中的特点,红桥街道办事处和红桥社区居委会牵线搭桥,积极推进王三街与兴隆街商户结对认亲,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行走在这条繁华街道上,不时就能看到“一家亲餐厅”“一家亲商贸城”等以“一家亲”命名的店名,各族群众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纽带,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帮扶在一起,发展在一起,共筑美好新未来。
一路走来,各族群众赓续团结基因,不断书写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佳话,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凝心聚力谋发展
小油馕、罗布麻茶、黑枸杞、库尔勒香梨、葡萄干、昆仑雪菊……走进尉犁县直播基地,多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电子商务,这项随互联网而生的新兴行业,近年来不仅在这里落地生根,还逐步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
尉犁县电商主播在罗布人村寨景区进行直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政府不仅为我们免租金,还进行电商培训,手把手教我们技术,带领我们谋发展。”尉犁县电商协会会长王晓红也曾是农民,2015年冬闲参加当地举办的免费直播培训后,她就踏上了电商直播的道路,如今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作为中国的西大门,喀什是进入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国际通道。2023年11月1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正式揭牌,成为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贸试验区入驻的企业有300多家,电子产品组装、纺织服装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企业招聘了很多我们本地人。”在这里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阿米娜·阿卜来提说,现在她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
尉犁县以罗布麻、罗布羊与罗布人村寨三大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石河子市134团光伏基地,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不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温宿县金华新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模式,使集体经济活起来,乡村产业兴起来……各族群众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立足实际闯出增收致富路,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发展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团结奋斗的新征程上,新疆各族人民肩并肩、手挽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文润心田气象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月23日,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一间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阿依孜巴·艾尔肯正和同学们一起朗诵《论语》。
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在练习古筝。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在国学课堂上,我学习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还学会了《女驸马》《说唱脸谱》《谁说女子不如男》等歌曲和戏曲,我很喜欢!”阿依孜巴说,她们不仅可以学到戏曲,还可以体验礼仪、琴棋书画等有趣的课程。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新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基础,以繁荣文艺创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抓手,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进一步展现。
“张连听罢王妈劝,句句在理是箴言……”9月21日,五家渠市芳草湖农场社区文化活动室里,舞台上的演员穿着戏服,脸上涂着厚厚的胭脂油彩,二胡、三弦等乐器声与婉转戏腔交织萦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眉户(迷糊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狄光照在台下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表演。
起源于陕西的迷糊戏,在新疆吸纳多种地方戏曲精华,形成独特艺术特色。“曾经,迷糊戏一度濒临失传,2007年起,政府积极组织抢救、挖掘与整理工作,迷糊戏才广为传唱。”狄光照说,如今,芳草湖农场官地小学成立了戏曲社团,孩子们传唱迷糊戏的热情高涨。芳草湖农场迷糊戏团精心编排曲目,融入新疆本土谚语,展现各族百姓精神风貌。
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通过多种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其中;旅游景区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旅资源和体验项目,绘就最美“诗和远方”;塔河之畔,昆仑山下,各类非遗馆、非遗集市、非遗体验中心、传习所遍地开花……采访团所到之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鲜活地融入各族群众工作学习、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各方面,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哈尔墩社区大院“邻里节 百家宴”上居民们共唱的这首《爱我中华》一样,新征程上,新疆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正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的大道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