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丨独库公路:天堑变通途
2024-11-25 18:03:58 石榴云/今日新疆

  随着新疆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独库公路已成为旅游爱好者尤其是自驾游爱好者的热门线路,是一条人气很高的“网红公路”。但这条“网红公路”的建设历程可谓艰苦卓绝。当年筑路官兵常年战斗在雪崩、泥石流、隧道塌方频发的风雪高山,克服艰险、流血流汗,硬是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崎岖险峻的达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


  ·田燕/文

  独库公路是连接新疆南北的国道217线南段部分,因横穿天山,又称“天山公路”。它北起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途经巴音沟、乔尔玛、那拉提草原,终点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市,全长561公里。

  时代背景及中央决策

  1964年,毛泽东主席批准在新疆天山兴建战备交通工程,即07042工程和0603工程。07042工程为新源则克台至库车公路,即自新源则克台经五营、江布达坂、小木里孜达坂、康村至库车。0603工程是由独山子巴音沟起,经蒙尕特达坂、沙尔布拉克、尼勒克至伊宁墩麻扎公路。0603线的沙尔布拉克至则克台,又建支线联络,就构成独库公路。这两个工程在1966至1970年期间,由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现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先后按照六级公路标准测设;1969年,被列入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国防公路建设计划,进行施工。1969年8月20日,毛泽东主席批示照办的中央军委文件中明确指出:“新疆地区要依托天山,长期作战,独立作战。”1970年3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明确指出:“自治区、军区应集中力量建设好天山及周围附近平原地区,使之真正成为独立作战、长期作战的红色根据地。”为此,新疆军区调陆军两个团,并配合南疆民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工建团3000人施工,当时作为战备任务,时间紧迫,本着先通车后提高的原则,最终于1972年完工。

  1973年7月,新疆军区认为07042线部分地段偏西,提出路线东移的意见,并取得自治区党委的同意,于同年9月5日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经过勘测修改,路线缩短了110公里。1974年5月,新疆国防公路领导小组同意此方案,并报中央。后又经局部修改,最终确定路线。普线定为三级公路,比1966年测设的标准提高了等级。

  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快建设天山公路的命令》,决定调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率一三八、一六一、一六八团,于当年6月底前分批进疆,担负独山子至库车公路修建任务。国家专项拨给修路的汽车及工程机械,全部列入军队编制。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以新疆军区为主,组成现场施工指挥部,四工区派人参加,负责领导该路施工。为便于组织施工,该工程的投资、机械、车辆、设备、配件和材料,由国家专项解决,将指标拨给军队,由总后勤部通过军委工程兵与新疆军区对口,按国防工程装备、物资管理程序代领代供,向国家结算。

  艰苦卓绝的修建过程

  1974年5月,工程兵第四工区陆续进疆,工区司令部设在乌苏县(今乌苏市),同年8月8日正式开工。当年,作为练兵,由独山子向南铺设18公里样板路,主要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975年,新疆军区第七、第八工区参加施工,第七工区负责铁力买提隧道至库车段的路基工程,第八工区负责那拉提至铁力买提隧道段的路基工程。1976年,自治区公路局桥梁工程队二工区约120人参加修建铁力买提以南的桥梁工程,全线施工人员达到高峰,约1.8万人。其中,在工地一线的约1.4万人。当年3月间,工程兵第四工区改制为基建工程兵十二支队,从7月1日起由交通部及基建工程兵部领导,一切制度按交通部规定执行。新疆军区组建天山国防公路指挥部,负责施工现场指挥,指挥部以十二支队为主,新疆工兵部队及第七、第八工区参加。其办事机构由十二支队机关兼办。为解决独库公路施工时的机械修理问题,中央军委、国务院在1976年1月“天山公路施工问题的批复”中指出,“汽车修理厂及机械修理厂的建设经费、设备,列入公路建设项目内,交新疆军区修建及管理。”军区在五家渠建厂,费用在天山公路投资中支付。工程竣工后,工厂仍由军区管理。

  修筑独库公路的过程十分艰难。独库公路横贯天山,百分之七十的线路延绵于深山峡谷之中,既有无法进行现场测设,称为“飞线”的地段,又有车辆不能通行的沼泽湿地;既有遭受多次构造破坏形成的不稳定岩堆和高山冲积、洪积扇地带的泥石流,又有频繁的雪崩和风吹雪等自然灾害。筑路官兵们不分季节,全年无休地施工。他们常年战斗在雪崩、泥石流、隧道塌方频发的风雪高山,克服艰险、流血流汗,甚至需要在陡峭的山壁上开山劈石,很多地段海拔超过2800米,且终年积雪,最低气温甚至达到零下46摄氏度……修建独库公路的广大指战员和技术干部,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的英雄气概,硬是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崎岖险峻的达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

上世纪70年代筑路官兵修建独库公路。资料图片

  中央和自治区党政军领导都非常关心重视独库公路的建设,时任交通部部长彭德清、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艾买提等都先后亲临现场,看望部队,指导工作。各级政府、部队在当时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优先保证对施工部队的供应,还多次组织文艺队进入工地慰问演出。

  1979年,独库公路全线毛路通车,新疆军区第七、第八工区相继退出施工。11月,交通部决定二号隧道缓建并用明线通车,明线按三级公路标准修建。1980年,桥梁工程队完成6座中型桥梁后也退出。此后只有十二支队仍在全线继续完成未完工程及铺筑沥青路面。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交通战备会议上,时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韩光受万里副总理的委托,召集有关领导,专题讨论独库公路的养护问题,并决定独库公路建成后,可以根据积雪情况季节性的养护需要,批准600万元购置养路机械设备,批准700个招工指标,成立3个养路段进行养护。

  从国防公路到“网红公路”

  由于当时施工设计标准较低,独库公路许多路段低于三级标准,经过几十年的车辆行驶及受泥石流、积雪、碎落石、冻土等的侵害,曾多次中断交通。2008年6月,总投资近30亿元的独库公路改建工程全线开工。2012年,经过改建后的独库公路全线升级为二级公路。2019年,自治区投入约1.2亿元用于独库公路升级改造,对沿线路面渗水、破损裂缝,部分路段边坡落石等病害进行了处理,新增观景停车区33处,共1500余个停车位;新增19处环保公厕、81个垃圾投放点。

  独库公路沿线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其中,280多公里的路段都是在海拔2000米以上,沿途有乔尔玛风景区、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等享誉疆内外的自然风景区,还有被称为“南天池”的大小龙池,如两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雪峰环绕的半山腰。穿越独库公路,一天可以经历四季的风光和气候,被称为贯通新疆天山南北坡自然景观旅游的黄金通道。

  随着新疆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独库公路已成为旅游爱好者尤其是自驾游爱好者向往的热门线路,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在旅游业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文旅产业被纳入“九大产业集群”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新疆,通过独库公路穿越天山,领略绝美的天山风光,见证新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倩]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