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导览——和田:求新思变向现代
2024-11-26 00:23:55 石榴云/今日新疆

封面

  罗若铁路米兰至若羌段开通运营;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段管道克英线贯通投产;和田新疆能源2X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产;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空白区锁边合龙在即……一个个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项目,是南疆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生动见证。南疆区位独特,是向西开放的前沿,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提升跨境产业和经贸融合度,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作用,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现代化水平。

  《今日新疆》2024年第22期以和田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精心策划推出《和田:求新思变向现代》《为约特干停留》封面报道系列文章,邀您深度探寻和田在产业转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坚实步伐与丰硕成果。

01
和田:求新思变向现代

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种植的红柳、梭梭等植被。汤永/摄

  深秋时节的和田大地,在游客如织的城市、书声琅琅的校园、绿进沙退的戈壁荒滩、蔬果累累的园区大棚,处处可见可闻可感知和田地区敢于正视差距、坚定信心,聚焦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建设,抢抓政治、政策、人文、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开放优势,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增进群众福祉等多方面发力,向着高质量发展、向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满怀希望坚定前行。【全文】

02
为约特干停留

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比曾村的约特干故城。蔡增乐/摄

  作为和田地区首个民俗文旅项目,约特干故城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沉浸式文旅融合场景,再现了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和田的盛景,成为和田地区一张新的旅游名片,更成为和田向现代化征程迈进中展现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的窗口和舞台。如今,约特干故城充分发掘和田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布局完善演艺表演、美食街巷、民宿酒店、非遗作坊、文化展馆等场景业态,赋予景区更多文化内涵,吸引众多游客因约特干之名而来,为约特干之美停留。【全文】

03

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

在传承发展创新中绽放光彩


玉都草集“四物维茶”茶包。资料图片

  和田地区是维吾尔民族医药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维吾尔医药研究的主要基地,这是和田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有优势。近年来,和田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正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基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探索传统民族医药智慧在保护传承中与现代医疗技术融合发展途径,扩大药材种植规模、壮大道地药材资源优势,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步伐,让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在传承发展创新中绽放出夺目光彩。【全文】

04
莽莽昆仑舒画卷 最是文化润人心

北京演员们在表演舞蹈《新意·武吵子》。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供图

  文化润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一年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口援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文化润疆的工作安排,与受援地形成共识,同频共振,深入挖掘和田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着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和田向现代化迈进。【全文】

05

办好新疆和田学院

为南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精心指导、自治区党委深切关心、和田地委及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和田学院挂牌成立,填补了和田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空白,翻开了和田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新疆和田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为推动和田地区乃至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全文】

  继续阅读:

  和田:求新思变向现代

  为约特干停留

  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在传承发展创新中绽放光彩

  莽莽昆仑舒画卷 最是文化润人心

  办好新疆和田学院 为南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