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一韵,听新疆故事;一词一句,探文化精髓。
《辨词》栏目深入挖掘新疆的地理、历史、民俗、美食等元素,选取具有深厚历史积淀与独特地域特色的词条辨音解析。在悠扬变化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和读者一起领略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体验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近日,85岁的收藏爱好者储怀贞将209枚丝绸之路古钱币捐赠给了吐鲁番博物馆。此次捐赠的古钱币是从他收藏的数千枚钱币中精选而出,年代从汉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包括汉代的汉佉二体钱、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宋元时期钱币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佉念“qū”。
钱币文字大多使用一种文字,汉文居多。二体钱指的是在一枚钱币上出现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组合钱币。
汉佉二体钱,又称“和阗马钱”,是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古代新疆于阗地区的一种打制地方货币,也是目前新疆发现最早的一种自铸货币。其正面用篆体汉文标明币重,大钱重二十四铢,小钱重六铢;背面中央大多为马形图案,少数为骆驼形图案,周边为佉卢文。
汉佉二体钱不但使用汉字,就连记值单位,也是当时中原地区的货币“五铢”钱的重量单位——“铢”。但不同于中原地区铸钱用钱范铸造、图案仅有文字的传统,汉佉二体钱采用的是源自古希腊的打压法,币上铸有马或骆驼等动物图案,同时印有汉字,有典型的融合特征。
巴州博物馆藏汉佉二体钱。(资料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整理)
更多相关报道,请点击图片进行阅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