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机制 提效能 擦亮司法为民底色——昌吉州中级人民法院以改革推进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1-02 09:40:20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走进昌吉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昌吉州中院”),一面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锦旗不仅来自群众,还有许多是辖区企业所赠,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司法为民的故事。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改革创新,引入“预查废”工作机制,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发展大局;优化破产案件审执程序,力求标本兼治、终本清仓;聚焦婚姻家庭、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推动多元解纷与辖区社会治理双向互动、同频共振……

  昌吉州中院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活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审判实践、解决矛盾问题,在审判、执行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全心全意把司法为民这张答卷答好。

  创新机制

  高效化解涉企纠纷

  “正是因为法院出具了《预查废证明》,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甚至不用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这在以前根本‘想不到’。”2024年12月19日,某银行代理人张某回忆起不久前的一起案件,感慨万千。作为首位拿到昌吉州两级法院发出的《预查废证明》之人,他连称“想不到”。

  2020年1月,新疆某银行与王某等人签订借款合同,约定该银行向王某等人出借10万元用于支付种植费用。借款到期后,王某等人未依约偿还借款。在多次讨要无果后,银行将王某等人诉至阜康市人民法院。

  “当事人名下确实已无财产可以执行,但法院流程还得继续。”银行得知这一情况后头疼不已,不仅损失难以挽回,还要走完司法程序才能核销不良债务,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月。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时间成本增加,无疑会带来无形的损失和负担。

  怎样才能减少企业诉累,让这类案件尽快结案?法院经过研究,决定大胆引入“预查废”工作机制,即立案前发现被执行人已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债权人出具《预查废证明》,来证明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作为债权人核销不良债权的凭证,无需再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

  “2024年逐步制定了‘预查废’工作机制规程,在上述案件首次引入这一机制后,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昌吉州中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岳清文介绍,只要符合条件,辖区金融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预查废证明》,彻底改变了以往类似案件耗时长、司法“空转”的情况。同时,若他案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或金融机构发现财产线索,法院仍然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申请启动恢复执行程序或受理相关案件。

  近3年,昌吉州两级法院共受理金融纠纷案件8000余件,“预查废”工作机制的运行,是昌吉州中院推动法院业务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生动写照。

  业务融合

  护航经济发展

  伴随悠长而清脆的驼铃声响起,大型室内实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在新疆大剧院拉开序幕,场景之绚丽多彩,表演之精妙绝伦,令观者目不暇接,沉醉其中。

  新疆大剧院位于昌吉市,因其造型独特深受疆内外群众喜爱。在这里上演的《千回西域》闻名遐迩。然而该剧院建成后,曾因资金等诸多问题,一度陷入停摆困境。无奈,经营方新疆印象西域国际演艺有限公司向昌吉州中院提出了破产重整申请。

  “新疆大剧院相关案件较为特殊,它不仅仅是资产,还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岳清文说,正因如此,法院更需妥善处置。

  2024年7月11日正式立案后,昌吉州中院执破融合团队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依法对其进行破产重整,协调各方进行庭外和解,共同盘活这一宝贵资产。

  “如果单纯进行司法拍卖分割,先不说这样的大型重资产能否顺利拍出,拍卖金额能否覆盖债务也是未知数。”该案债权人之一的张某坦言,法院提出进行和解重整资产并给出方案,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长期收益。

  昌吉州中院执破融合团队经过35天攻坚后,新疆大剧院重焕生机。目前,该剧院已签约旅行社上百家,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次,同时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2024年以来,昌吉州两级法院共立案审查执破融合案件26件,涉及执行案件450余件,债权金额3亿余元。

  “以往,一个小型‘僵尸企业’走完执行、破产程序,至少需要12个月,现在平均时间缩短至63天。”岳清文说,不仅如此,该院还与22个部门建立破产工作“府院联动”统一协同机制,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大联动格局。在此基础上,按照简单案件“当破则破、迅速出清”原则,对于简单执行案件中的“僵尸企业”,实施快速破产清算,释放出更多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为企业有序退出和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多元解纷

  下沉服务暖民心

  “年底了,如何预防劳动纠纷?遭遇拖欠工资又该如何依法维权?我跟大家分享几点建议,也欢迎大家在直播间提问互动……”2024年12月3日,奇台县人民法院老奇台人民法庭庭长贾维亮在三个庄子镇土圆仓村,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普法宣讲,与村民和网友互动,让普法宣传从“天涯”变为“咫尺”。

  老奇台人民法庭的院子里搭着“土圆仓粮库”和大棚,里面摆着桌椅、茶碗,日常调解工作就在这里展开。眼下,天气寒冷,贾维亮却闲不住,在周边乡镇走村串巷开展普法宣讲,最近还自学了网络直播,让熟悉他的村民们颇感意外。

  “老贾你还怪‘时髦’,以后听你讲法律知识,在家拿个手机就行。”有村民打趣道。

  “那可不行,你不能光看,还得给我点点赞。”贾维亮的话引得村民们笑声不断。

  如何切实下沉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温度?贾维亮说出了他心里的答案:“讲法律、讲事实,同时还要讲人情、疏情绪,做到相互理解,纠纷也就没了。只有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才能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近年来,像老奇台人民法庭一样,昌吉州中院持续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该院在吉木萨尔县人民法院五彩湾人民法庭建立“法官包联产业园”机制,组织相关机构人员构建“1+7”服务园区工作机制;在玛纳斯县人民法院北五岔人民法庭打造“棉乡法庭”护航棉业发展法庭品牌名片,将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化解在家门口,以“如我在诉”的情怀,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一个个多元解纷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效能拓展到千家万户。2024年以来,昌吉州两级法院下辖人民法庭,近距离、高效率解决群众身边纠纷案件达3500余件,调撤率90%以上。

  “昌吉州两级法院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将党建成果内化为工作效能,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贴近群众优势,全心全意把司法为民这张答卷答好。”昌吉州中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马红军表示,未来,昌吉州中院将把成功经验做法向基层法院延伸,不断探索创新、优化司法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与力量。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曾丽]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