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育增量,激活潜力增动力。乌苏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高效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利用,让“沉睡”资源产生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乌苏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姚明 杨战军 / 文
一个个空置店铺迎来新主人、一座座老旧厂房开启新项目、一块块闲置土地施行新规划……
近年来,乌苏市切实推进以深化改革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各项工作,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采取多项举措,打好闲置资产盘活“主动战”,高效利用闲置集体资产、国有资产,加强财政资源资产统筹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源整合 增加农村集体资产收益
“加工厂在夏秋季节生产豇豆干,冬春季节生产粉条、石磨面粉,产品深受客户青睐。”乌苏市九间楼乡詹家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梁新玲说。
以前粉条、面粉生产车间只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使用,夏秋两季处于闲置状态。詹家庄子村在盘活闲置资源中,将粉条生产车间改为豇豆晾晒房加以利用,并将村集体老磨坊进行改扩建,引进粉条、石磨面粉、食用油加工3条生产线交由合作社运营,用于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交纳租赁费22.5万元,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024年11月18日,在乌苏市头台乡汪家庄子村的农机大院里,4台采棉机一字排开,等待工人检修。
为更好服务棉花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汪家庄子村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成占地面积2.31万平方米的农机农资交易集散中心——农机大院,包括3座厂房、1座设施用房。
村“两委”积极与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将闲置的1号厂房租赁给该公司经营,把这里打造成辐射周边乡镇、兵团团场的采棉机定点维修、保养、售后服务中心。公司每年派技术人员在此地对采棉机进行维修保养,极大减轻了采棉机检修运输成本,同时,每年厂房的租赁费用还可为村集体增加15万元收入。
乌苏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房管科科长綦建龙介绍,2024年以来,乌苏市精准发力,摸排农村集体闲置房屋。截至目前,已摸排全市16个乡镇67个村队闲置资产95处,共计2.65万平方米。通过移交至当地乡镇政府、村队办公和发展产业项目使用,实现闲置房屋再利用,一方面增加了乡镇、村队的用房需求和收益,另一方面解决了房屋园舍日常维修养护问题,避免国有资产就地撂荒。
老房新用 实现功能重置
一大清早,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喇嘛查次村村民吴兴征准时下楼,来到该村助老服务中心吃早餐。
2024年10月初,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喇嘛查次村助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乌苏市首个为老人提供食宿及医疗等服务的村级助老服务中心。
入住老人在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喇嘛查次村助老服务中心活动室看电视。姚明/摄
因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吴兴征是第一个报名入住助老服务中心的村民,“一个人比较孤独,这里吃住方便,收费合理,解决了我晚年生活的烦恼。”吴兴征说。
据了解,喇嘛查次村是哈图布呼镇西片区中心村,该村周边分布着6个村队,留守老人较多。2024年,乌苏市投入110万元在喇嘛查次村原哈图布呼镇第八小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建设助老服务中心,哈图布呼镇户籍6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入住,每人每月吃住仅需800元。服务中心设置卫生室、起居室、幸福食堂、文体活动室等,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将哈图布呼镇原第八小学闲置校区就地转换为镇助老服务中心和喇嘛查次村办公阵地,是乌苏市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的成功案例之一。2024年,乌苏市以发挥存量效益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清产核资、化解疑难、分类处置,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将制约发展的“资产包袱”转化为“资源财富”,化解盘活难题。
乌苏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国资委主任刘志斌说,乌苏市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盘点查清资产470余项,已盘活资产403处,盘活率达85%,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让“闲”资产变成“活”资源,变“包袱”为“财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腾笼换鸟 增加财政收入
“‘建设者之家’住宿条件好,房间里有电视、空调、淋浴间,周边还有夜市、商店、饭馆等,生活很方便。”新疆卓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李德全说。
李德全居住的“建设者之家”,原是乌苏市方舱医院。乌苏市利用原方舱医院闲置房屋,因地制宜、合理转型,使之成为外地来乌苏市务工人员的职工之家,并于2024年4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建设者之家”房型以2-3人间为主,辅有夫妻宿舍,所有户型均统一安装了空调、衣柜、书桌等设施,并配有独立卫生间、淋浴间等。目前,乌苏市建筑领域施工企业租用房间705间,入住1200余名工人,高峰时期可以容纳3000多名工人入住。同时,为做好“建设者之家”相关配套服务,还吸纳餐饮、美发、超市等个体工商户28家租赁房间72间,直接带动就业57人,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
新疆融兴盛景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建设者之家”负责人叶尔肯说:“‘建设者之家’每间房每月租赁费为300元,还准备了84间租赁用房,用于保障重大节假日外来游客的住宿需求,如遇重大突发事件,还可实现平急两用,实现经济效益和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乌苏市财政局资产监督管理室负责人林涛介绍,针对在沿街或商圈内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的闲置房产,乌苏市采取面向市场公开出租或出售措施,力促“僵尸”企业和烂尾楼盘“枯木发新芽”,实现资本回收,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通过采取“公建民营”经营管理方式盘活价值2711.72万元的闲置房产。通过拍卖方式,出售乌苏市交通局原办公用房和老客运站闲置资产1处,拍卖净收益为1779万元。截至目前,乌苏市共拍卖闲置房产83处,增加财政收入1.76亿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