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打开了向西开放的通道,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把中国新疆和中亚国家连接起来,促进了新疆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力提升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 王刚 / 文
所谓“大陆桥”,是指由横贯大陆的铁路把海岸与海岸连接起来,大陆的两边是海运,中间是陆运,大陆铁路线在其间起了桥梁的作用。第一座亚欧大陆桥(以下简称“第一大陆桥”)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连接俄罗斯和荷兰的第一座亚欧大陆桥,在促进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运输通道,更是一座经济和文化的桥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与航空运输和海运相比,第一大陆桥具有明显优势。航空运输成本高,运量小;海运尽管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但运输距离很长,比大陆桥要长约八千多公里。而且海上航线基本上在赤道附近,航程有两个月左右。对于一些怕热的货物来讲,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但是,该大陆桥也有较大的缺点。如尽管比海运运输距离短,但运期也需要35天左右;其东边的起点每年有近5个月的封冻期,港口吞吐能力严重受限;铁路线所经过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气候条件恶劣,运输过程中经常受到风雪严寒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需要修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以下简称“第二大陆桥”)。
第二大陆桥中国段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这两条铁路都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使大陆桥连通,兰新铁路西段即北疆铁路(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段)于1990年8月铺轨到中苏边境的阿拉山口站,并于同年9月12日在阿拉山口站与苏联德鲁日巴站之间同苏联土西铁路接轨。至此,第二大陆桥宣告全线贯通。它东起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辐射30多个国家,全长1万多公里,其中中国段长4100多公里。1992年12月1日,该大陆桥正式投入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货物从中国连云港上岸,经过新大陆桥运往欧洲各国,比绕印度洋海运线缩短运输距离近1万公里,节省运费20%,缩短运输时间50%。2013年7月18日,首趟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运行,成功连通了中国和欧洲,服务的境内外企业也越来越多,是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
1990年9月12日,我国兰新铁路西段与苏联土西铁路在中苏边境的新疆阿拉山口站和苏联德鲁日巴站之间胜利接轨,举世瞩目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宣告全线贯通。资料图片
第二大陆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大陆桥区位优越、运输成本低。与海运和第一大陆桥相比,第二大陆桥的优势较为明显,不但运输距离短,仅相当于海运航线的53%,相当于第一大陆桥的91.3%,而且运费低,比海运减少25%左右,比第一大陆桥减少12%左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大陆桥的起点连云港为不冻港,常年作业,不受任何影响,沿线自然条件比第一大陆桥优越。
其次,该大陆桥覆盖面广,辐射范围大。直接跨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荷兰7个国家,直接辐射面包括远东、中亚和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幅员之广、人口之多、市场潜力之大,是当时任何一条交通线都难以比拟的,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这条大陆桥,加强和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沿线经济带迅速崛起。
最后,该大陆桥使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发生变化,向西开放战略逐渐得到落实。第二大陆桥贯通后,在我国境内跨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6个省区,是我国东西向铁路交通的主干线。与此同时,该大陆桥分别与京沪、京广、焦枝、宝成、京九等南北向铁路干线交汇,是联通我国三大地带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开放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长期以来封闭的西北地区被推到向西开放的前沿,资源丰富的大西北全方位地展现在世界面前。第二大陆桥为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提供了便捷、迅速的通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二大陆桥已成为推动国家之间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亚欧各领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大陆桥对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首先,该大陆桥使新疆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在我国改革开放热潮中,新疆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出海口太远,新疆的货物必须在中国大陆运送10—20天,才能登上远涉重洋的集装箱班轮。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运输距离阻碍了新疆的发展步伐。其实新疆具有对外开放的绝佳优势,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拥有几千公里的边境线,2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随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新疆积极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对外贸易,进而带动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活力和区域竞争力。新疆作为中亚内陆国家出海的必经之道,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该大陆桥促进了新疆资源开发。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运输等因素的制约。大陆桥上开通的中欧班列打破了这一困境,让新疆的资源能够更便捷地走向世界。同时,阿拉山口国境站和霍尔果斯国境站不断优化运输生产组织,从精准调度指挥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从推进“公铁联运”到探索跨境运输新路径,确保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特色农产品,都能通过这条“钢铁巨龙”远销海外,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在中欧班列的助力下,新疆的资源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该大陆桥促进了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欧班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贸易“黄金通道”,不但带货能力强大,而且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100多个城市,在亚欧大陆构筑起一张安全畅通的产业供应链运输网。
第四,该大陆桥助推新疆产业升级。新疆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产业结构在过去存在一定的单一性,而且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近年来,伴随大陆桥的贯通和中欧班列的开通,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新疆的制造业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得以加速引入,本土企业在与国际市场的深度接轨中持续增强自身实力,产品质量节节攀升,附加值逐步提高。这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还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为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
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快高水平开放步伐,积极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图为满载货物的车辆出入阿拉山口口岸国门。秦梅花 摄
第二大陆桥打开了向西开放的通道,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把中国新疆和中亚国家连接起来,促进了新疆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力提升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