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 | 维吾尔族赛乃姆:穿越时光的旋律与舞步
2025-02-24 10:47:41 石榴云/今日新疆

  赛乃姆,通过歌唱、舞蹈和器乐伴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整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讴歌了生活的美好,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和社会功能。

  ● 阿曼古丽·牙生 / 文

  赛乃姆,作为维吾尔族普遍的一种歌舞形式,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艺术遗产。关于赛乃姆,可以追溯至清代《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乐伎附”中的记载:“携诸乐器进,奏斯纳满(赛乃姆)、色勒喀斯、察罕、珠鲁诸乐曲,以为舞节。次起舞,司舞二人,舞盘二人……次呈杂技。”这段文字中的“斯纳满”即为“赛乃姆”的不同音译。文中提到的各种乐曲被用来作为舞蹈的节奏,随后有司舞者二人开始起舞,舞盘者二人随同舞蹈。音乐学家周吉与舞蹈研究员李季莲曾有过一场关于赛乃姆到底是属于音乐类别的项目还是舞蹈类别的项目的精彩讨论,可见赛乃姆在民间的存在形式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其音乐与舞蹈特征是相辅相成,通常歌者不舞,舞者不歌。

2024年11月9日,库尔勒赛乃姆大赛进行时,梨香街道代表队表演的节目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王立华/摄

  赛乃姆在维吾尔族歌舞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深受大众喜爱。在维吾尔语里,“赛乃姆”可指维吾尔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歌舞套曲的名称,也可代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的“琼乃额曼”部分中的一个音乐段落。

  赛乃姆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南疆绿洲文化中。其历史渊源一说产生于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时期,后与龟兹舞蹈融合形成“赛兰木”,并逐渐演化为现在的赛乃姆。在十二木卡姆的形成过程中,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被吸收进来,成为每个木卡姆中“琼乃额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赛乃姆本身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如果说木卡姆因其音乐结构庞大、内容丰富而不那么容易被群众掌握,那么赛乃姆则因其音乐结构简练、内容通俗而更易为群众所接受。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维吾尔族赛乃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乃姆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在新疆的绿洲,在城镇、乡村中广为流传。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赛乃姆风格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它们以其篇幅、音乐结构、旋律、曲式、歌词特点以及伴奏乐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展现出了不同地区的风韵。为了更好地区别,各地赛乃姆都冠以本地名称,如喀什赛乃姆、阿克苏赛乃姆、哈密赛乃姆等。

  在赛乃姆歌舞艺术表演中,歌手、琴师和舞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各种乐器也各司其职、和谐共奏,共同为表演增添色彩。赛乃姆的伴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打击乐器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手鼓更是被誉为赛乃姆中的灵魂乐器,起着引领整个乐队的作用。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赛乃姆舞蹈还逐渐形成了男性勇敢阳刚、女性温柔魅力的独特表现形式。

  赛乃姆,通过歌唱、舞蹈和器乐伴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整体,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讴歌了生活的美好,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和社会功能。

  自治区始终秉持尊重传统、传承创新的理念,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若羌县通过举办非遗乐器培训班,为传承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技术水平,还激发了他们对赛乃姆的热爱,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播。

  伊宁县联合相关部门与伊犁赛乃姆的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整理完整版的《伊犁赛乃姆》,并进行展演,使得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赛乃姆舞种得以广泛传播,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赛乃姆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在新和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托乎提·铁木尔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赛乃姆舞蹈传承者,他们的努力促进了赛乃姆艺术的连续性,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持续发展。

  2024年,库尔勒赛乃姆走出新疆,亮相“盛世龙腾山海同庆——2024‘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赛乃姆的知名度,扩大了其影响力。

  此外,新疆各地还积极利用“乡村大舞台”“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活动,为赛乃姆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

  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成功保护了赛乃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还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研究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杨海艳]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