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眼下,正值大学生开学季,喀什市和谐街道办事处四级主任科员杨晓华到辖区内多个居民家中走访,了解青少年教育现状及需求,为她母校广东工业大学暑期喀什青少年实践活动提前做准备。
2月26日,杨晓华(右)在辖区居民家中走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摄
杨晓华是广东人。2017年,她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跨越5000多公里,从岭南到西北,将青春热血播撒在喀什这片热土,诠释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
杨晓华来到喀什地区伽师县,任伽师县团委西部计划志愿者联络员。工作期间,她针对当地寒假期间农村儿童无人看管的问题,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红领巾”小课堂,累计服务2357名中小学生。春节期间,她选择留守岗位,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朗诵经典作品,甚至自费购买学习用品。
“返乡大学生给孩子们讲大学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时,孩子们眼中有光,那个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杨晓华说。
小课堂不仅解决了家长辅导孩子功课难的问题,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动力。
为促进粤新青少年交流,杨晓华牵头组织伽师县50名小学生赴广东交流。孩子们第一次坐上飞机、看到大海。这段经历被新华社、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她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广东志愿服务银奖”等荣誉。
“来到新疆后发现这里很需要年轻人,在参与‘红领巾’小课堂、青少年两地交流项目时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杨晓华说。
2018年服务期满后,杨晓华回到母校读研,但对新疆的牵挂始终萦绕于心。读研期间,杨晓华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喀什。2022年,研究生毕业的第二年,杨晓华选择第三次进疆,成为喀什市和谐街道办事处公务员。
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组织技能培训,在街道工作这几年她将广东经验与新疆实际结合,干得风风火火。
2月26日,杨晓华(左)和同事一起了解辖区内活动室的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摄
“决定留在新疆以后就想着怎么以自己所学为当地基层治理和青少年教育发展事业做些贡献,让美丽的喀什越变越好。”杨晓华说。
“晓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我从她那里学到要用严谨的理念去规范党群服务工作。”喀什市和谐街道清风路社区主任再克亚古丽·西克然木说。
目前,已有23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活跃在喀什基层,成为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和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在我之后陆续有小伙伴到新疆工作,一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后来选择留疆工作,我们这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新疆发展作出贡献。”杨晓华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