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用最美的青春 走最远的路
2025-03-01 21:55:28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

  2月28日,起床洗漱完毕,和田地区墨玉县阔依其乡党委书记孙凯拿起手机,开始学习刚召开的南疆工作会议最新动态,他尤其关注民生和提升群众工作本领的信息。
  “这是为我们南疆发展谋篇布局的重要会议,学透精神才能把准今后工作方向,才能在入户时精准传递好政策。”孙凯说。

2月27日,孙凯入户走访,了解育肥牛情况。凯尤木·库尔班摄

  2015年7月,孙凯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中部来到了西部,像一棵胡杨扎根在南疆基层。

  到墨玉县的第二年,孙凯担任阿克萨拉依乡副乡长。认识到自己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他主动申请到巴什巴格艾日克村驻村,任第一书记。

  “当时没有自信,到村里开会发言都特别紧张。”孙凯回忆说。由于面孔较“嫩”,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娃娃书记”。

  村里很艰苦,但去村里的路却充满温暖!每次孙凯需要走两公里去村里,但路上总有村民主动用摩托车载他一程。村民教他适应饮食、熟悉农时农事,从生活细节到农业生产都给予他许多帮助。
  “群众是我师,我是群众友”这一信念,成为支撑孙凯扎根新疆10年的动力。

  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孙凯坚持每天入户走访,了解牛羊养殖、就业增收、生活保障等情况,“当我们能清楚了解谁家杏子熟得最早、谁家地里白菜长势最好、谁家的羊该出栏了,就说明已融入群众、融入基层了。”他说。

孙凯走进阔依其乡中学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图片由本人提供

  2023年,孙凯调任和田地区墨玉县阔依其乡任乡党委书记,“这个乡最大的优势就是兵地融合、特色林果和乡土能人,发挥好这些资源优势,就能让群众增收致富。”于是,他跑遍了全乡25个村,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发展思路。

  一次,孙凯入户走访时发现,艾勒恰克村的养殖大户胡杜尤木拜尔迪·加帕尔和伊盖木拜尔迪·艾合麦提尼亚孜长期养殖育肥牛,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但他们缺乏系统管理经验、拓展销售市场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短板,同时发展育肥牛产业,孙凯采用以商招商的原则,引进墨玉县江河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养殖规模从原先的90头扩大到187头。同时,通过发掘能人,村民麦合木提·如则麦麦提收购周边和乡里肉牛转卖到成都等疆外城市,带动村民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全乡肉牛存栏量从4500头增至9000余头。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孙凯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育肥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采用入户走访、宣讲等方式,积极动员村民发展育肥牛养殖,将阔依其乡艾勒恰克村从一个零散养殖村发展成了真正的育肥牛养殖“千牛村”。

  “路边站、秩序乱、交通断”曾是阔依其乡零散务工人员求职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孙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纳各级人大代表的建议,在再盖尔村与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相交处建设兵地融合零工市场,规范招工秩序、用工保障制度。

  2023年6月,零工市场投用后,担心不能发挥作用,每天早上天一亮他就过去转一转、看一看。发现人多、服务跟不上、停车不方便,就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人员支持。零工市场运行以来,共向四十七团、周边乡镇及县市输送零工11万余人次,彻底解决了村民不能就近就地就业的困境。

  创新兵地融合模式,带动育肥牛产业倍增,建设零工市场,推动 “群众工作三周工作法” 实施等党建创新举措在全县推广……10年扎根南疆基层,孙凯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个个亮眼成绩。“用最美的青春、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是他的坚持,也是对新一代西部建设者衷心的寄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王萌]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