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阿依特斯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音乐特色浓郁鲜明,涉及法律法规、改革开放、民族团结、生态保护、伦理道德、人文地理等等。
● 汪菁 / 文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的典型代表,“阿依特斯”哈萨克语意为“对唱”,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这种即兴的带有竞技性的对唱表演艺术,是哈萨克族口头文学和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湖赛马场举办的农牧民运动会(赛马会)上,当地群众展示阿肯阿依特斯弹唱。李华/摄
哈萨克族先民们以游牧为生,他们享受着树木、草场、水源等自然资源的无私馈赠,也得应对暴风、寒潮、干旱、畜疫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毒蛇猛兽的攻击。这种生活环境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也为阿依特斯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诗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这句谚语生动地描绘了哈萨克族对诗歌和马的热爱。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人们为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承文化,逐渐形成了即兴编唱诗歌的习惯,阿依特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最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对唱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积淀,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竞技性和艺术性的表演形式。
阿依特斯主要分为普通阿依特斯和阿肯阿依特斯两种形式。普通阿依特斯在人们的生活中较常见,一般在爱好对唱、掌握对唱基本技巧的男女二人之间进行,也有男女两组之间的对唱。普通阿依特斯具有仪式性、娱乐性,经常在祝贺婴儿出生行“摇篮礼”、儿童行“骑马礼”和婚礼等人生礼仪中,以及各种聚会时可见。普通阿依特斯主要引用民间流传的习俗歌、祝赞词、民谣、谚语、格言、警句等作为对唱内容,也有少量即兴作诗。普通阿依特斯是培育阿肯的摇篮。
“阿肯”哈萨克语意为“游吟诗人”,是民众对知识较渊博、口头即兴赋诗能力强、对唱技巧娴熟、表演才能突出的对唱者的尊称。阿肯阿依特斯是在两位阿肯之间进行的高层次、竞技性对唱。每年夏季或秋季,在一定范围内由德高望重者出面组织的阿肯阿依特斯竞赛,既是男女阿肯们竞技、学习的主要场合,也是民众喜爱的传统文化活动。
阿肯阿依特斯没有提前写好的唱本,从讲述民族历史和英雄人物故事、赞美故土山川到表达人生感悟、评说伦理是非,都会成为对唱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多种民间文学样式以及丰富的修辞方法。阿肯现场即兴赋诗,诗句押韵,自弹冬不拉伴奏,以美妙歌喉将充满智慧、哲理的诗歌传递给在场的观众。对唱伴奏音乐并不固定,通常由对唱者从民歌中选取喜欢的乐句,旋律长短依诗句而定。
阿依特斯作为哈萨克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的“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依特斯大会有约定俗成的召开时间,自治区级的阿肯阿依特斯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州级的每三年举办一次,地区级的每两年举办一次,县级的每一年举办一次。现在的阿肯阿依特斯大会不仅有对唱,还会附加农牧民运动会、文化旅游节,增加民俗表演、赛马、刁羊、姑娘追、摔跤、刺绣展示、搭建毡房等活动,变成了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从而形成了不断壮大的阿肯队伍,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近些年,为适应牧民生活方式改变,应对优秀阿肯年事已高、青年力量不足等挑战,自治区采取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大对阿肯的培养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一步扩大阿依特斯的传播范围,支持专业研究机构。
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阿依特斯研究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搜集、普查工作,成功举办多届自治区级阿肯阿依特斯大会,并出版相关选集和DVD,系统整理阿肯档案,为阿依特斯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哈萨克文民间文艺期刊《木拉》承担着挖掘、搜集、整理、出版包括阿依特斯在内的优秀中华民族民间文学、传统文化的任务。
新疆艺术研究所是自治区文旅厅下属的艺术科研机构,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其中包括对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文化的深入研究,组织了研讨会,出版了相关论文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作为州级文化艺术科研单位,同样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是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等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完成了多部相关书籍的编纂及出版。
此外,新疆多所高校如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也长期开展阿依特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还成立了哈萨克阿依特斯文化研究中心,专注于挖掘、整理和研究阿依特斯作品及阿肯历史,并与国外学术团体开展广泛交流。这些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阿依特斯研究的重要力量,推动了阿依特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研究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