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王革展示剪纸作品“挂钱”。挂钱,是中国北方地区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传统剪纸艺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李雄心摄影报道)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舞台上,女性以独特的“她智慧”和“她力量”,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现年67岁的王革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她坚守五十余载只为传承指尖艺术。3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新疆国际大巴扎,听王革讲述剪刀下的非遗传承之路。
王革(右)向大家展示6米长的剪纸作品《见证祖国》。
在王革的世界里,一把剪刀,一张纸,手指翻转间,翎鸟花卉、草虫鱼兽、人物肖像、景点建筑皆可入画。2018年,王革作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率先入驻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她凭借自己30多年的剪纸技艺,创作出的各类剪纸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特别是她把现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剪纸技艺中,让剪纸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王革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4岁便开始学着姥姥和母亲的样子,拿起剪刀,弯弯绕绕地剪出一些花鸟鱼虫的图案。
王革部分剪纸作品。
2009年,王革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感觉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现在,她是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艺术专业讲师。
3月23日,慕名而来的游客到王革剪纸工作室交流学习。
近年来,王革的剪纸作品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曾获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技艺巧手奖、第46届全国旅交会旅游产品创新银奖等,《刀郎木卡姆》等三幅作品被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许多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并被中外友人及广大爱好者收藏。
王革出资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化小镇打造的新疆剪纸博物馆。受访者提供
除了创作,王革还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剪纸手艺人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这项传统艺术,她走进上百所学校、社区、赴各地讲课上千场。她还出资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化小镇打造了新疆剪纸博物馆。
“剪纸博物馆集展示与研学于一体,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加入到传承和保护中来,通过剪纸手艺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爱上新疆,这是我最大的愿望。”王革骄傲地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