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丨邢兴手里的51份家访档案
2025-03-26 20:11:1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通讯员 胡铮

  初春的边疆大地晴空如洗,白杨树在雪山映衬下挺拔如哨兵。近日,在疏附县,51名通过初检的预征青年家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疏附县人武部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组成的家访组,历时40小时、跨越810公里山路,逐一叩开各族青年的家门。

  三代人的军旅传承

  疏附县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长邢兴和同事们穿行在疏附县乌帕尔镇乌普拉特村,“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标语与农家院门上的春联相映成趣。

  邢兴一行刚走进预征青年如斯太木·麦麦提艾力家,墙上的老照片便映入眼帘——一位身着老式军装的维吾尔族军人笔直矗立在喀喇昆仑山哨所前,褪色的相框凝固着来自半个多世纪前的守望。

邢兴(左一)与适龄青年沟通。胡铮供图

  “部队是大熔炉,能锻造出真钢铁。”邢兴拿出《征兵宣传手册》,指着用红笔勾画的条目向如斯太木一家介绍:“如斯太木要是能顺利入伍,大学学费不仅可以全免,退役后还可以实现学历‘升级’,县里还给军属发‘荣誉家庭’门牌……”

  “爷爷1951年参军戍边,父亲是23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军报国是我们家的传承。”说起自己的从军梦,如斯太木的眼里满是向往,特别是谈起邻村好友麦合木提·卡德尔荣立三等功时锣鼓喧天送喜报的场景,他更是难掩羡慕。“参军一直是我的梦想,如果能如愿,我一定把爷爷的‘军功章’擦得更亮,当个响当当的好兵。”

  临走时,家访组在花名册上他的名字旁郑重画下一颗五角星。

  严把门槛与暖心护航

  几十公里外的塔什米里克乡艾斯开村,馕坑的火星映照着另一份传承。预征青年依力亚尔江·依马木凝视墙上哥哥的军装照和“四有”优秀士兵喜报,一脸神往。“我也想像哥哥一样,当个真正的英雄。” 尽管首次因体检血糖偏高落选,这位21岁的在校大学生,谈起自己参军报国的梦想时眼神依旧坚定。

  “保持良好的作息外,更要始终做好‘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若能顺利入伍,一定要听党指挥刻苦训练,若未能如愿,也要正确看待,积极面对,始终保持爱党爱军的家国情怀。”邢兴的暖心嘱咐,让依力亚尔江多了一份坦然和从容。

  走访中,政策温度与纪律红线始终相伴。在布拉克苏乡吾斯坦布依村,工作组向女青年热伊麦·玉散江普及防骗知识:“凡是收钱保入伍的,都是骗子!”面对一位预征青年的父亲含泪请求“通融”时,邢兴解释体检标准:“军装不沾‘铜臭味’,必须体检政审‘双合格’”。在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邢兴主动与单亲青年艾热提江·居麦结对认亲:“你安心报国,家里事我来帮你照顾!”这样的承诺,让大家纷纷卸下了后顾之忧。

  天山脚下的青春誓言

  今年,疏附县全县报名参军的青年达800余人,参军热连年不减,通过初审、初检和体检等程序,最终名单上的序号截止在“51”号。木什乡明尧勒村的21岁预征青年米尔阿迪力·图拉普正是最后一位。

  当工作人员踩着田埂走进米尔阿迪力家时,他从里屋捧出个铁盒,他写的“申请赴西藏高原边防”的《入伍申请书》、爷爷的军功章,还有“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都在其中整齐摆放。

  返程路上,邢兴的笔记本早已记满预征青年们的“军营之问”:从考军校的政策解读,到家人的低保复核,从为异地青年开辟政审绿色通道,到“退役大学生考研加分”政策……星光渐亮时,他又一次想起米尔阿迪力的铁盒里那些跨越半个世纪的荣誉,不禁思绪万千——当红色基因遇见时代机遇,当家国情怀碰撞成长渴望,天山脚下的这片沃土,正生长着新时代的“小白杨”。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参军从‘光荣的选择’同样成为‘成长的机遇’。”疏附县人武部部长齐金山说,近年来,学费减免、专项招录、退役复学等优惠政策在边疆落地生根,如同春灌滋养着各族有志青年的从军热望,去年全县大学生征兵率达到100%,新时代青年正用青春和热血浇筑出新的钢铁长城。

  从雪山映照的村庄到白杨挺立的院落,此刻,51份家访档案正在归档,克孜勒河畔的春风,已捎来新兵启程的消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新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