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通讯员 刘伸
近日,凌晨4点,博斯腾湖西南岸的芦苇荡中,一架搭载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悄然升空。15公里外的湖面执法民警紧盯监控屏幕,一簇异常的移动光点引起他的警觉:“东北区3号点位发现疑似捕捞作业,巡逻艇立即前往核查!”
这是博斯腾湖禁渔期“生态警长”执法日常的一幕。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每年3月至6月实行长达112天的全水域禁渔。在这片1646平方公里的“生态战场”上,博湖县公安局联合渔政部门,以“水陆空立体巡查”的立体化科技防线,守护着鱼类繁衍生息的关键期。
3月20日,博湖县公安局乌兰再格森派出所民警驾驶巡逻艇在博斯腾湖开展水域巡逻。刘伸 摄
深夜的博斯腾湖并非寂静无声。3月20日凌晨,民警通过无人机红外监测发现浅水区异常热源,抓获使用地笼网非法捕捞人员9人。
“过去抓现行难、取证难,现在通过空中预警,非法捕捞发现率提升30%。”博湖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张剑说。
无人机巡航、智慧监控系统精准锁定可疑区域,快艇机动巡逻覆盖重点水域。这支23人的生态警长队伍,由博湖县公安局所属派出所所长、警务室警长和食药环民警共同组成,他们驻守12个生态网格,联合渔政、林草等部门开展全天候巡查。今年禁渔期以来,已查处9起非法捕捞行为,救助6只落单候鸟。
3月5日,博湖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民警在博斯腾湖边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尾鵟。刘伸 摄
“上个月,无人机在扬水站附近发现一只受伤的白鹭,翅膀被渔网缠住。”生态警长宋英杰说:“我们立即联动巡逻民警,开巡逻艇赶赴现场,将其成功解救并移交救治。”这样的“空地协同”救援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已救助3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过去靠两条腿、一艘船巡湖,现在有了‘千里眼’。”从警19年的博湖县公安局乌兰再格森派出所所长尚明辉感慨。去年启用的“空地一体”巡查系统已累计识别非法捕捞行为47次,预警准确率达92%。
“现在大家都知道禁渔期不能下网,生态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渔民马建军从曾经的捕鱼者变身“护渔员”,主动加入“西海义警”队伍。在“警长+河长+林长”机制推动下,博斯腾湖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3月15日,博湖县公安局辅警在查干诺尔乡达吾松渔场开展禁渔宣传。刘伸 摄
“生态警长责任制”“部门联动共治机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为守护博斯腾湖生态持续向好发展,博湖县公安局致力于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生态警务模式。
湖畔老渔民艾合买提·库尔班见证改变:“以前开湖时难见大鱼,现在凌晨都能听见鱼群跳出水面的声音。”如今,禁渔期的博斯腾湖碧波荡漾,赤麻鸭、白鹭等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回升。生态警长的藏蓝身影与群众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成为动人的风景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