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县阿瓦提乡,一块“天安门”幕布成为村民们的打卡点。他们带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与热爱,纷纷与“天安门”合影留念。“‘天安门’合影背后的故事”带您看看那些照片背后,南疆群众的真实生活和他们朴素而浓烈的家国情感。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来,新鲜的炸鱼,不香不要钱!”3月29日下午,和田县阿瓦提乡巴扎热闹非凡。56岁的阿米娜·阿布拉站在摊位后,一边炸鱼,一边和顾客唠家常。
“你和天安门合影了吗?”顾客问她。
“当然了,亚克西!”阿米娜开心不已。
她家中墙上挂着那张合影照片。她站在以“天安门”为背景的幕布前,身着玫红色毛衣,戴着珍珠项链翩翩起舞。
3月24日,和田县阿瓦提乡库木格勒村村民阿米娜·阿布拉在“天安门”幕布前跳舞。胡春芳 摄
3月24日,阿瓦提乡阿克恰勒村升旗仪式结束后,阿米娜路过村广场,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上前询问得知是乡里宣传干事胡春芳带来一块巨大的“天安门”幕布,免费给大家拍照。
往幕布前一站,阿米娜一开始有点小紧张,但很快就跟着感觉跳起舞来。两天后,收到照片的她十分开心,买了相框,把照片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说不定以后有机会,真能去趟天安门呢。”阿米娜一边炸鱼,一边小声嘀咕,脸上满是憧憬。
这份信心皆源于当下一年比一年好的幸福生活。
阿米娜是阿瓦提乡库木格勒村村民,这个村处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距离和田县城百余公里,曾经这里黄沙肆虐,土地沙化严重,农作物产量低。由于交通极为不便,从村里到县城,天不亮就得出发,一路颠簸,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农产品运输困难,村民们守着贫瘠的土地,收入微薄,生活捉襟见肘。
如今,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地,这个小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米娜一家也不例外。
阿米娜一家五口,丈夫两周前去库尔勒务工,儿子和村里的小伙子们去广州打工,家中还有儿媳和2个月的孙女。
“我家有10亩地,种了2亩红枣,4亩核桃,4亩葡萄。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红枣收入越来越高,而且交通也方便了,根本不愁卖不出去。”阿米娜说,农忙时,她干农活,闲时,她就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阿米娜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了各种产业,招工的地方也多。“以前想找工作,就得离家,在外打工花费也不少,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阿米娜说,在巴扎上卖炸鱼一天工资150元,一月4次能挣600元,平时再打一些零工每月最少也能挣3000元。现在,她家里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曾经坑洼难行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水电供应稳定,网络全面覆盖,村民们坐在家中就能了解外界的信息,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就业技能。学校翻新扩建,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孩子们也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阿米娜夸着村里的变化。
曾经向往的美好生活,如今已成为现实,也让阿米娜有了憧憬未来的底气。曾经去天安门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如今她坚信,凭借越来越好的生活,这个梦想肯定能实现。“现在日子越来越好,相信不久后我也能站在真正的天安门前,到时候我要好好跳一段舞。”阿米娜一边给顾客递上炸鱼,一边笑着说 。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