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胡杨的精神密码
2025-04-05 11:30:41 石榴云/今日新疆

  那棵屹立千年的胡杨王,藏着沙雅美丽蜕变的精神密码,当自然与人文交融,保护它不仅是保护美丽家园,更是传承不朽的胡杨精神。


  ● 《今日新疆》记者  李林淼 / 文

  奔腾的塔里木河蜿蜒穿过沙雅县,河两岸470万亩原始胡杨林徐徐舒展枝条。

  不到沙雅,不识胡杨之雄奇,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春分刚过,沙雅县沙雅镇友好社区康养小镇景区里,一棵遒劲的胡杨树枝丫零星点缀着几点嫩芽,待到4月下旬,便会有褐色的花探出枝头。这棵被称为“千年胡杨王”的古树,高17.5米、胸围7.6米、胸径2.419米,经最新测算,树龄约1440年,2009年摘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树龄最长的胡杨树”桂冠,粗壮的树干、褶皱的纹理、茂密的枝丫无一不在诉说岁月葱葱。

沙雅县千年胡杨王。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树下,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胡杨林保护中心主任强利民正对树势做详细检查,他说:“胡杨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活文物。保护它不仅是保护生态,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从隐匿到传扬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秋天的黄昏,金色的月亮,掉进了塔里木河里,溅落了一地金色的月光。后来,这个地方,长出了许许多多的胡杨树。——诗歌《沙雅的月光》

  胡杨其实是喜湿植物,靠着塔里木河水的养育,在沙漠绿洲片片成荫。胡杨根可以扎到10米以下的沙层,吸取地下水,成年胡杨横向根系可达百米,能自动寻找水源。水平根系上的不定芽有旺盛的萌蘖能力,在周围50米至100米以内,可繁殖数十株甚至更多的后代。

  胡杨王所在的友好社区曾叫其乃巴格村,当地人认为古胡杨是这片胡杨林的“爷爷”,周围的胡杨是它的子子孙孙,当人们看到大片大片的胡杨能在贫瘠的土壤繁衍,也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恶劣的环境,一代一代守护住家园。

  在其乃巴格村,胡杨曾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保障,树脂清热解毒、树根驱虫、树干搭屋、花止血、叶饲羊、枝取暖……人们看见了胡杨,就看见了继续坚守的希望。村民塔洁姆·麦麦提说:“我们对胡杨特别有感情,尤其是胡杨王,我们叫它‘长寿树’,村里老人总喜欢过来拜拜,希望自己长命百岁。”

  曾经,胡杨王只闻名于其乃巴格村,直到2007年,摄影爱好者王剑波的无意造访,让它声名远扬。

  2007年11月,王剑波在外拍摄采风,途中一棵高大的胡杨树跃入他的视野。虽然拍摄过众多胡杨,他依旧被深深震撼:“这是我见过最高大的胡杨树,我立刻意识到这棵胡杨树应该很有研究价值。”

  王剑波向沙雅县林业部门反映了相关情况。2008年春天,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对这棵大树做了细致考察,测算这棵胡杨树的树龄有1400多年,2009年底,这棵千年胡杨获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树龄最长的胡杨树”,自此,胡杨王从小村落走进大众视野。

  胡杨王用千年时间成就了生命的丰盛,这里的人们也在古树身上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如今,友好社区也在一代代人不懈努力下变得美丽富饶。

  从索取到守望

  漫卷高枝蘸晚霞,凌空巨笔画桑麻。绘成方外清清界,南雁飞来疑是家。——诗歌《胡杨百咏》

  胡杨作为阻挡风沙入侵的重要的力量,不仅为荒漠绿洲撑起天然生态屏障,还营造了适宜的绿洲气候,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强利民捧起胡杨王脚下的泥土介绍:“胡杨还是拔盐改土的功臣,能抑制土壤盐渍化的进程。沙雅环境的改变离不开胡杨的贡献,更离不开人们思想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沙雅县胡杨林面临有害生物、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害。当地稍有年纪的人都记得:每年入冬,堆叠在墙角的胡杨木就是家里温暖的保障。一个寒冬过去,不少胡杨遭到破坏。树没了,原本被“封印”的沙子便漫天飞舞,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紧张。

  此时再看胡杨。塔里木河水滋养着两岸胡杨,胡杨盘踞地下的根系牢牢抓住沙土保护河岸,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进而稳定河床。胡杨根部覆盖的盐碱化土壤,生物排水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层水分的蒸发减缓,为其他植被提供了生存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该是一味的索取,也应如胡杨般回馈这片生养它的土地。

  1999年,沙雅县全面停止胡杨采伐,随后沙雅林场更名为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目前,保护中心设置了19个中心管护所、39个管护点。沙雅县不断加大对塔里木河上游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力度,通过生态输水、胡杨林补植补造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积极推进生态修复。聚焦荒漠化治理新形势新任务,沙雅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和绿洲之间的沙化区域,规划东起库车市、西接阿拉尔市长达160公里的锁边林工程,计划到2030年将完成沙漠治理任务196.22万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筑起绿色长城。

  在沙雅县,包括胡杨王在内的古树名木共有16棵,当地林草部门在对古树名木调查、挂牌过程中,对树木所在地、权属、树名、树龄等进行测量和登记,建立图片档案,所有古树名木都得到妥善保护。每年开春,沙雅县干部群众齐上阵,在沙漠前沿,种下一簇簇绿色的希望。

  光阴流转,人们对胡杨的喜爱依旧不变,只是从过去的索取变为现在的守望。一棵棵胡杨比肩而立,同人们一起守护美丽家园。

  从树木到树人

  任狂风肆虐沙砾飞扬,任烈日炎炎旱魔逞强。摧不垮的群体不屈不挠,灭不绝的部落愈挫愈刚。拼搏雕塑成生命的姿势,意志浇铸成坚固的屏障。——诗歌《胡杨礼赞》

  在胡杨王旁,有一座沙雅县胡杨博物馆,这里不仅科普胡杨树特质、胡杨王的故事,还记录着一代代沙雅人的奋斗史。

  3月24日下午,胡杨博物馆迎来沙雅县努尔巴格乡中心小学的研学队伍,孩子们围着讲解员王烁认真听着讲解:“胡杨很团结,它们的根能相互连在一起,这棵树吸不到水,也能从其他树的根中得到水分。强大的垂直和水平根系网挽手相连,让胡杨在风沙中屹立不倒。”

  在胡杨之魂展区,上一辈人的奋斗史在王烁的讲解中走进孩子们心里,人民解放军进驻沙雅建党建政的历史、来沙雅建设边疆的南京知青的历史、老一辈沙雅人垦荒的历史……秉承胡杨精神的前辈们扎根边疆携手奋斗,那段峥嵘的历史在孩子们心里也种下坚韧的种子。

  从博物馆出来,人们总忍不住再看一眼这棵千年古树。寒来暑往,胡杨王依旧挺拔,不断向下坚实扎根挽手相连的根茎,为向上的枝干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苍劲的枝干让人们再次感悟到老一辈人身上所秉承的胡杨精神,只要肯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磨砺中铸就不凡。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是胡杨精神,也是沙雅美丽蜕变的密码,是沙雅人一代代传承的精神。沙雅县以胡杨为媒,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广泛开展“胡杨秘境 乐韵悠悠”民间音乐会、“渔乐胡杨 畅享自然”胡杨钓鱼大赛、“千年胡杨笔 绘金秋”写生等多项活动,进一步宣传推介胡杨文化、胡杨精神。

  沙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殿科说:“胡杨,是沙雅百姓面对艰苦环境不屈不挠、携手奋进,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将胡杨精神传播到祖国各地,让各族群众的心如胡杨根茎般紧紧相连,一起团结奋进,建设美丽中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严培瑜]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