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线|三年内新疆如何有效提升儿童健康服务水平
2025-04-14 21:37:23 石榴云/新疆日报

  连线主持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连线嘉宾: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副处长纪星

  日前,《自治区儿童健康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提出通过三年系统攻坚,全面提升儿童健康服务水平。这一行动将如何填补基层儿科短板?各族儿童将获得哪些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记者就此采访了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副处长纪星。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婴儿做护理(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问:当前基层儿科资源不足的问题备受关注,此次行动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答:我们以“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儿科服务网络全面升级。到2025年,全区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将100%开设儿科,并通过“三项措施”提升能力:一是推动医联体牵头医院专家下沉帮扶,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基层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诊疗服务;二是实施儿童保健医师轮岗制,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每年至少1名儿保医师到儿科轮转,原则上轮岗时间为一年,既缓解儿科人手短缺,又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动态应对就诊高峰,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优先调配曾在儿科轮岗的儿童保健医师充实儿科门诊和病房力量,动态增加儿科诊室、诊位和病床等资源,增加门诊号源,最大限度满足儿童就医需求。

  此外,自治区将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从建筑空间、视觉色彩、设施设备、便利化服务等方面加强适儿化改造,让就医环境更温暖、流程更便捷。  

   问:针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方案中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答:我们计划三年建成覆盖全疆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网络。2025年,30%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门诊,2027年覆盖率达到60%。并成立自治区级儿童心理卫生诊疗中心,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监测和质控。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西部地区县级儿童保健人员培训项目,通过4个月实地进修,重点培养基层儿童心理保健人员,确保每个县至少有2名专业人员,扩大儿童心理保健服务供给。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首次提出“睡眠门诊”建设,针对儿童入睡困难、夜醒等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加大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临床类别医师,按要求培训进修并考核合格的可增加注册“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范围,逐步提升儿童精神障碍类疾病诊疗能力。  

  问:孤独症患儿家庭常面临“诊断难、康复难”,如何破题?  

  答:针对孤独症患儿将构建“筛查—干预—康复”全链条服务。《方案》中明确,2025年全区60%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孤独症筛查服务。自治区将设立儿童心理保健服务培训基地,2025—2027年完成300名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人员培训,提升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及康复服务能力。 

  康复服务方面,2027年50%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具备提供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能力,并与残联协作将符合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为患儿康复服务持续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残联对0—6岁患儿提供每人每年1.8万元的康复补助,7—14岁患儿每人每年提供9000元康复补助,切实减轻患儿家庭负担。

   问:孕产妇心理健康如何实现闭环管理?  

  答:我们将心理健康服务前移至孕早期,各助产机构将心理健康纳入孕妇学校必学课程,指导孕产妇和家属掌握常用心理保健方法。到2027年,将推出一批孕产妇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同时,建立助产机构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形成“筛查—评估—干预—随访”全链条服务。

   问:如何让健康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答:“家长学校”是此次行动的重要抓手。2025年,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将100%开设家长学校,2027年延伸至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向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家长普及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病防治、科学育儿知识,结合“五小”专项行动,围绕近视、肥胖、心理发育异常、脊柱侧弯、龋齿等儿童主要健康问题,讲解防治知识,促进早筛、早诊、早治。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还将联合教育部门,在开学季推出“儿童健康开学第一课”,利用寒暑假、儿童节等节点开展线上线下科普。组织专家制作科学易懂的健康教育课程,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宣教活动,每年不少于12次。

  问:托育机构指导包含哪些内容?

  答:妇幼保健机构与辖区内至少一所托幼(育)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上门对接和指导,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托幼(育)机构负责人、教师、保育员和卫生保健人员等开展宣传教育,以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疾病预防、伤害防范等为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帮助托幼(育)机构建立良好的生活养育环境,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围绕科学育儿和婴幼儿常见病防治等主题,每月至少开展1次培训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2次培训活动。

  问:高危新生儿救治如何实现无缝衔接?  

  答:我们将建立新生儿管理机制,从母亲高危妊娠管理到新生儿管理实现规范化连续管理,对新生儿实施五色分类管理,做好高危新生儿的接诊、治疗、转诊及出院后管理的科学衔接流程,增强医疗保健服务连续性。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何艳红]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