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马帛宇报道)4月20日,50对利用新技术育成的杂交肉鸽在享受过“沐浴更衣”和“营养大餐”后,由企业为农户免费送上门置换。未来三年,这套优质种源入户再统一回收进行品牌化推广的全产业链模式将在墨玉县持续展开,预计将带来1000万元经济增长。
4月20日,企业代表将首批新技术培育的鸽子送到农户家进行置换。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帛宇摄
“太好了,新鸽子产蛋多产肉也多,以后我们家的鸽子就能卖上好价钱了!”墨玉县萨依巴格乡沿河村村民帕拉木·买买提接到置换的鸽子后高兴地说,按照每对鸽子一年生10只算,一只卖20元,一年下来就是1万元收入,比以前多了30%。
墨玉县鸽存栏62.67万只,其中规模化企业存栏20万只,约有1万户散养鸽子农户。首次入户的鸽子是新疆畜牧科学院和田分院正在培育的新品种。为了增强它们的应激性,出门前,专家对其进行了药浴杀菌和营养餐补给。该品种由当地塔里木鸽与灰王鸽杂交而成。它的培育过程采用了全国首创的“鸽芯一号”育种技术,将其选育周期从1年缩短至1个月,生产性能增加了50%。
“比较传统塔里木鸽来说,新品种有更强的产能和抗逆性,比较适合农户散养。”自治区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刘佳佳说,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鸽杂交配套系。该品种是阶段性成果,已经培育了4年,为了加快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当地在墨玉县率先展开了“二免一保”推广模式。
所谓“二免一保”推广模式,就是用优质杂交种苗免费置换农户家的本地品种,并与其签订回收协议;同时展开免费培训,最终按协议价统一回收,确保农户收益。回收后的鸽子将投向即将开设的直营店进行线上线下销售。与此同时,企业将开发即食卤鸽、鸽汤罐头等高附加值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一鸽一码”全程可追溯流程。
刘佳佳表示,和田地区肉鸽产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同时存在养殖户“小而散”、技术欠发达、品牌缺失等短板。此次构建的“新品种入户+技术托管”模式,计划向当地1000户农牧民置换优质种鸽5万对,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助力自治区优质畜(禽)产品产业集群建设。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