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协同破解“白色荒漠”难题 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心揭牌  
2025-04-23 20:42:07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 (记者 谢慧变报道)4月23日,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与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的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心挂牌。该中心将整合疆内外科研力量,全方位提升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支撑能力,为全国盐碱地治理提供“新疆方案”。

4月23日,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心揭牌仪式举行。图/自治区农科院提供

  新疆现有盐碱荒地2亿亩,盐碱耕地面积4400多万亩,是全国盐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也是盐碱地资源最丰富、改造提升潜力最大的省份。

  近年来,新疆通过“育种+治地”双轮驱动,培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推广节水控盐灌排协同技术等,在克拉玛依市、博湖县、巴楚县等地形成了一批核心治理样板。不过,水资源刚性约束与大面积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水土盐协同调控等难题仍需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心应运而生。中心将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分区治理模式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运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选育耐盐碱棉花、小麦等新品种;研发苦咸水安全利用装备、低成本土壤调理剂,构建“改种—治水—改土”一体化技术体系;针对南疆、北疆不同生态特点,制定差异化改良方案,在沙雅县、伽师县等试点县建立核心示范区;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交流与技术合作,培养本土专业人才。

  自治区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徐万里说,中心成立是新疆盐碱地治理的关键一步。未来将通过5至10年努力,在新疆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咸水安全利用、盐碱地生态化利用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构建起符合新疆盐碱地特点、改种治水改土一体化、多元创新主体高效协同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自治区农科院以“育种”和“治地”为突破口,坚持改种、治水、改土协同推进,统筹推进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在适宜盐碱地优良品种改良、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与模式、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样板等方面取得突破,一系列科技成果在克拉玛依市、沙雅县、巴楚县、博湖县、伽师县等地示范推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惠燕]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