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 (记者 谢慧变报道)“三、二、一,发射!”4月24日,在新疆科技馆院内,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水火箭一跃而起。尽管被喷出的水溅了一脸,乌鲁木齐市第77小学学生胡桠荣仍难掩兴奋。“科学太神奇了!”胡桠荣说,水火箭从制作到发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4月24日,在新疆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指导孩子们发射水火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当日,新疆科技馆以“逐梦星空 探索无限”为主题举办2025中国航天日系列科普活动,包括制作“滞空”纸飞机、水火箭、舱外航天服等,并通过无人机模拟器体验无人机在高原、海洋等复杂地形飞行等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一条通往航天梦想的桥梁,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新疆科技馆一楼,来自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第十一中学的学生郭津言正专注地调整着纸飞机尾翼角度。“原来机翼弧度、机身重心都会影响气流速度,怪不得我的‘银翼’总在打转。”郭津言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站在他旁边的科技辅导员正手持飞机模型讲解:“伯努利原理就像看不见的魔法,当我们理解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就能让纸飞机跳起空中芭蕾。”
孩子们制作舱外航天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在航天员训练营环节,科技辅导员以“解密航天服黑科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地球与太空环境的气压差异,解析舱外航天服12层复合材料的防护原理。“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气压变化对航天服关节灵活度、温控系统都会产生影响。”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学生邓颖说。
科技辅导员指导孩子们操控设备,驾驶屏幕内的虚拟无人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在科技馆二楼的创客教室内,当无人机模拟器启动时,乌鲁木齐市第77小学学生刘辉正屏息操控着遥感设备。“高原强气流就像调皮的精灵,不过我现在已经学会用姿态补偿征服它们。”刘辉说。他操控的无人机在模拟高原、沙漠间灵巧穿行,引来阵阵掌声。
新疆科技馆副馆长张韶华说,此次活动通过“科普+实践”的立体化形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航天精神、激发科学热情,播撒更多探索星辰大海的种子,为中国航天事业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2025“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举办,全国各地同步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自2016年举办至今,“中国航天日”已成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凝聚航天力量”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