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地所:全球变暖可加剧雪旱风险
2025-04-25 18:17:21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4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获悉: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李稚团队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雪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将显著增加,且暖雪旱将成为未来主导类型。这一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安全挑战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记者了解到,雪旱通常指雪水当量异常偏低的现象,反映积雪和降水之间的平衡变化,主要发生在冬季降雪显著减少或积雪迅速融化的地区。雪旱成因可分为三类:干雪旱(降水量不足)、暖雪旱(气温升高致降雪减少或积雪过早融化)以及干暖复合雪旱(降水减少与高温协同作用)。

1981—2100年全球及21个子区域的雪旱频率变化。图/新疆生地所提供

  然而,不同类型的雪旱对生态系统具有不同影响,其主导区域及未来演变模式尚不明确。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团队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Land再分析数据和CMIP6(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多模型数据,模拟了不同碳排放情景下雪旱的演变趋势。

  结果显示,到2100年,若维持中等排放情景(SSP2—4.5),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达1981年的3倍;若进入高排放情景(SSP5—8.5),频率将激增至4倍。至2050年,暖雪旱占比预计升至65%,成为主要类型;在高排放情景下,暖雪旱频率较历史时期增长6.6倍,干暖复合型雪旱风险亦增长3.7倍。空间分布上,中高纬度地区(如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因积雪消融加速,将面临更频繁的雪旱事件。

  研究团队还发现,随着全球变暖,雪旱的主导因素正从“干”向“暖”或“干暖复合”转变。其中,暖雪旱对依赖季节性融雪供水的地区威胁尤为突出,可能直接冲击农业灌溉、生态平衡用水。

  新疆生地所博士生王川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雪旱频率和风险大幅上升,在新疆等高寒干旱区表现也较为显著。”该研究为我国乃至全球季节性积雪依赖区的水资源管理、水安全保障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该成果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新疆生地所在读博士王川为论文第一作者,李稚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意大利国家委员会水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